本书的虚无主义是哲学意义上的,它大致具有如下两层含义:价值论意义上的虚无主义与存在论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就价值论方面来看,虚无主义主要指的是价值的废除,也就是如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就存在论方面来看,虚无主义指的是存在的无根基状态,或者说人类生存基础的虚无化。就“否定”的意义来说,前者否定的是价值的性,后者否定的是存在的基础性。从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虚无主义最突出地表现为人们面临着越发严峻的精神困境。从价值观上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越发对人们的主流价值形成威胁和挑战;从生活方式上看,很多人精神空虚,找不到生活的真正意义;从社会道德来看,人们的道德底线不断下移,人情越发淡薄、冷漠;从信仰上看,则是人们面临着的信仰危机。上述种种表现,其本质都是一种虚无主义。本
本套丛书共14册,精心挑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些经典文献,从写作背景、写作主题、影响和意义角度进行研读,文风简约,体例和风格非常适合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阅读。既解决党中央要求学原著的路径和方法问题,又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丛书》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领衔总主编,分册作者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