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傅佩荣教授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视做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并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在解读中,作者参考了传统注疏与历代学者的译注成果,同时又力求将其通俗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阅读本书,开启《易经》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读者必对此心领神会,达到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精彩深入的访谈需要与受访人的精神世界直接面对,让受访人的思想轮廓显现、精神之光闪耀。香港浸会陈致教授先后三次访问先生,洞彻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对谈有致,精彩纷呈。先生身处海外,对中华文明、中国社会怀抱真诚的关切,访谈录中袒露对学术与人生的追求。他对思想史的梳理切中中华文化研究的肯綮,于变动中发现思想的联系,既洞察入微,又通达宏观。访谈真切地反映了先生的学术养成脉络,包括他对钱锺书、钱穆、陈垣、陈独秀等人的评价都涵括在他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察中。《访谈录》是由陈致应《明报月刊》《国学新视野》和中华书局徐俊先生之约对先生的采访整理而成,在大陆整体出版。本书以余先生的《我走过的路》为序、刘梦溪先生为余先生做的访谈《为了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为附录,丰富读者对先生的认识。
《传习录(全4册)》 本书为“中国古代经典译注”系列图书之一。《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的集结,是阳明心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儒家思想宝库中的瑰宝。本书对原著内容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与赏析,旨在帮助读者跨越时空的界限,深入理解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书中不仅涵盖了王阳明关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命题的深刻阐述,还通过生动的案例与解析,展现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的修身处世智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智慧。 《了凡四训(全4册)》 本书为“中国古代经典译注”系列图书之一。《了凡四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劝善书,作者是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袁黄,原本为教导自己的儿子而著。全文通过“立命之学”“
本书从系统探索怀特海对现代中国哲学的影响的角度,全面梳理民国时代的中国哲学家对怀特海的绍介、融会和出新,可谓填补空白之作。对于丰富中国的过程哲学研究,深化中西哲学对话以及更好地开展第二次启蒙,其意义自不待言。怀特海的后学,当代美国最负盛名的过程哲学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B.科布先生,还有中国过程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研究专家王治河博士正在推动中西哲学的"第二次握手"。他们认为,"第二次握手"以"次握手"为基础,故科布先生以88岁米寿岁高龄欣然为该书写了思想深刻的序言,王治河先生则写了长序,以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