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能让你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维全景导图,为你讲述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国学经典典藏版丛书。 一直以来,庄子的伟大和人生智慧都被教科书式地传播,少有人从如何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角度去解说,让大家以为庄子只是学者和中老年人才会去看的东西。其实,我们当下所有的焦虑与困惑,庄子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答案,而解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就在《梁冬说庄子》系列里,打开它,你就获得了快乐的终极心法。 只要你明白庄子说什么,任何人生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读完本系列,你会从此开心,知道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价值,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种情绪的牵引,让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吹沙集》(三卷本),是诗化哲学家、武汉大学著名哲学教授萧萐父先生的个人论文集,亦有少量师友评说文字。三卷文字主要体现萧先生吹沙觅金、寻求真知以启后人的哲学情怀。《吹沙集》(第一卷)收入的主要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的文字,以关注中国 内生现代性 和传统与现代的历史 接合点 问题为中心;《吹沙集》(第二卷)收入的主要是作者90年代的文字,以世界多极化发展、东西文化学术交流融合为主题;《吹沙集》(第三卷)收入的则主要是作者21世纪以来的文字,以阐发文化的多元发生、多极并立、多维互动特质为基调。《吹沙集》三卷虽各有重点,然精神一贯,均鲜明地体现了作者 思诗结合 的思维方式、古今中外贯通的宏阔哲学视野,以及关照现实、重视完美人格追求的哲学理想。
四书 五经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圣哲们乃“悟证学家”,“一目了然”观宇宙。他们关闭肉眼,开启“慧目”与“天眼”——“道眼”,“一目了然”,具备“全息、全视”功能,能够洞察显隐,透视虚实,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深参造化。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知,一开始就心物齐观,自己认知自己,不单认知肉体,而且认知心灵;自己既是被认知的客体,同时又是进行认知的主体,主客一致地加以彻底认知。无须把自己杀死来解剖死尸,而是直视活灵灵的生命过程;没有仪器中介,所以不会曲解,得到的都是生命的真实。而且人天共参,他们不但熟知组成生命体的生命分子之“精”,还了知精中的生命能量流之“气”运行其间,更深知指导气行有序的生命信息体之“神”,并彻知精气神三者之间相互生化的深刻关系,还悉知为神编制生命信息原码的“天命之性”高高在上,从而全知
《觅圣记》为韦力先生“觅系列”新力作,乃为纪念孔子逝世两千五百周年而作。本书运用实地寻访与文献钩沉相结合的方法,讲述了孔子和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行迹,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呈现了作者寻访中所见的历史遗迹,同时通过严谨的考据,对历史文献中与孔子相关的记载进行爬梳整理,全面、细致、独到地展现了孔子的生平,堪称当代的《孔子圣迹图》。本书分《孔迹》(寻访孔子及其先人遗迹)和《孔门》(寻访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遗迹)两编,另撰有左丘明、孟子、荀子、孟子的弟子万章等有关之文作为附录。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本书预计120万字,包括先秦编、汉唐编、宋明编、清代编。具体的设计思路上分为经学形成史与经学流传史两大部分,经学形成史首先要向读者介绍什么是经,各专经都讲什么内容,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有什么作用,经学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酝酿和形成的,等等。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本书的《先秦编》。经学流传史,是讲经学在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以及解释这种发展和演变的社会思想原因。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本书的《汉唐编》《宋明编》和《清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