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和谐的生命之美“圆”范畴的审美空间与美学精神》旨在梳理“圆”范畴在历代哲学和美学思潮中的流变,揭示其哲学美学特质,建构其审美群落,进而确立其在文论范畴体系中美学地位。《和谐的生命之美“圆”范畴的审美空间与美学精神》由思想溯源、审美流变、逻辑构成等上、中、下三篇,共计十章组成,联成一体。
中国学界对宗白华的研究多半是以宗白华的学说作为反思的起点,而很少反思宗白华学说自身。而本书则通过一些困扰当代美学的难题的指引,以揭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从而深层次地思考“中国美学”的困境。
西方美学史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是时间跨度最长,现有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最为薄弱的一个阶段。鲍姆加登《美学》中称美学是感受性认拓的学拉,自由艺术的理论,代级层次的认识论,美的思维方式和寓象方式的艺术品,按照这个标准,除了寓象方式可指中世纪从解经学到诗学的象征主义传统,自由世术理论中呼应了文艺复兴一时的艺术哲学外,从奥运会古奥丁至赴六世纪末叶的一千二百年内,基本上没有美学可言。
本书从海德格尔存在论时间理论出发,以相较于人之生存状态更为本源的“现象学一此在化”的时间作为理解美学问题的理论基点,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中西方美学的时间性现象及其规律,探讨了审美状态的时间性生成、时间性的审美生成及其艺术中时间审美化的呈现形态,揭示出将时间引入美学理论研究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要性。
本书是一部极见功力的中国美学思想史著作,叙述了中国美学思想体系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新石器时期审美艺术的产生,到中国古代美学的奠基时期——西周时期,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展开——春秋战国时期,再到两汉时期审美重点从人到艺术的过渡……乃至最终中国古代的审美气化和谐论发展达到,本书对各个时期中国美学思想的流变,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规律特点,都进行了系统而充分的阐述,突出地显示出中国古典审美意识不同于西方的所在。全书资料翔实,论证精当,字里行间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学术造诣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