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的很终成果。研究涉及哲学家和美学家十人,即胡塞尔、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这十个人物,几乎每个都是大师级的人物,都值得单独用专著来研究。事实上,中国学界此前对于现象学美学的研究也只是个别性、局部性的,本书基本上是抢先发售对现象学的系统研究。美学史往往涉及“历史阶段”的划分。根据以上名单,现象学美学史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现象学美学阶段(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存在主义美学阶段(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诠释学与接受美学阶段(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
本书以不同时代的主要人物、天人关系、宇宙观念、家园意识、人居环境建设、环境美的鉴赏和体验等主要问题为线索,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六个历史阶段进行分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美学的基本内容和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明确了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寄寓家国情怀、构建和谐自然的天人关系为目标的环境美学思想特色,同时结合城市、乡村、园林、建筑等实物遗存或考古发掘资料,对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审美意识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原点即中国美学的历史起点,《中国美学原点解析》中原点首先是被当作终点或文化积累的结果来看待的。通过对上古宗教中自然神灵与祖先神灵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国美学原点解析》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性结构的生成方式和审美意识的特殊机制,并以“四象三圈”的分析模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美的基本形态。这为理解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质,为研究原点之后中国美学的流变及现代转型,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和理论依据。
本卷主要汇辑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女权(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广义文化研究等各种前沿思潮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第一部分:“后现代语境,”介绍了福柯、利奥塔、鲍德里亚、凡蒂莫、詹姆逊、哈桑等人的重要论著;第二部分选介“后殖民主义与女
本书将马一浮先生的几乎所有学术著作囊括,如《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濠上杂著》等,而捧读之下,当自知“先生之学,皆由自悟,一切论说,莫不从读书穷理、躬行实践中体会出来”。????????马一浮学养极深,悟慧极高,是20世纪大师级人物中眼光最锐利的一位。他融通三教,出入二氏,通晓六经,认为儒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可以统摄一切学术之说,世界上一切学术流派,其本源莫非一心所发,故一心可以统摄一切学术。他超凡脱俗,高蹈独美,是20世纪大儒中真正的隐者。他主张讲论自由,故创办了复性书院。本卷收入的《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6卷)及大量书信,均以宜讲六艺为旨,体现了融通三教,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之说的思想。??????马一浮(1883—1967),原名马
2023 年 12 月 19 日,在“长干古城——南京西街遗址重要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权威专家认定,在南京西街发现的“越台环壕聚落”应称“长干古城”,始建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这是南京历史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