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研究,着重考察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详细分析了他的哲学史方法论与其哲学观、哲学史观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其价值和意义。
本书是2004年版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的修订版,由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共8卷11册,包括《总论》(叶秀山、王树人主编)、《古代希腊语罗马哲学》(上下,姚介厚主编)、《中世纪哲学》(黄裕生主编)、《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周晓亮主编)、《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尚杰著)、《德国古典哲学》(张慎主编)、《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上下,谢地坤主编)、《现代英美分析哲学》(上下,江怡、陈亚军著)。是目前国内最全面、规模最大、作者最权威的一套西方哲学史。
对于教练来说,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学会提问。在关键时刻提出好的问题,不仅能发人深省,启迪智慧,更会给教练对象的人生带来深刻影响。 教练大师托尼·斯托茨福斯与12位资深教练联袂打造了这本精品工具书,用以指导教练们到底该如何提问。 《提问的威力:教练问题全清单》不仅涉及前期准备、接触客户、制定目标、发掘动机、促进行动、成果评估等整个教练流程,还包括高管教练、企业教练、团队教练、情感教练、健康教练等各个方向,同时列举了大量翔实的实际教练情景和案例。 《提问的威力:教练问题全清单》深入浅出,涉及面广,实用性非常强,适合每一位教练随身携带,对新入行的初级教练如此,对有经验的老手们同样有用。
《人民日报学术文库·思辨的希腊哲学史(一):前智者派哲学》是作者计划中的三卷本《思辨的希腊哲学史》的卷。在本卷中,作者娴熟运用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对早期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和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刻、创见迭出而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阐释。由其新颖、独特而深刻的方法所决定,《人民日报学术文库·思辨的希腊哲学史(一):前智者派哲学》是中国学者研究希腊哲学的一部全新力作。
《宋明理学史》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性与天道’是理学讨论的中心内容,这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等许多领域。宋明理学以儒学的内容部分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它是在唐朝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本书是台湾地区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本中国思想通史,作者不仅详尽阐述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而且,作为本书的独特之处,作者以各个时代盛行的学术流派为主线来向读者展现数千年恢弘深刻的思想卷轴 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在中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从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到唐朝佛学的鼎盛发展,最后到儒学复兴的过程,让人不至于陷入卷帙浩繁的思想史而不知所向。与此同时作者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来介绍当时的社会思想状况,选取的人物众多,其中的细枝末节比一般的中国思想史介绍得更为具体。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尽力摈弃学术流派的影响,坚持以客观公平的视角来评价每个思想家 试图给读者展示一个最原始的思想史历程作者
“神学”发端于12—13世纪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乐趣,本是为超自然知识领域保留的术语。但在16—17世纪,大量自然哲学家和世俗人对神学经典论题的讨论,使得科学与神学以全新的方式结合在一种话语模式中,“神学关切以世俗化的术语表达,而科学的关切则以神学术语表达。神学与其他科学几乎成为同一个领域”。由此形成了一种看待神圣事物的独特方式,即“世俗神学”。后者虽然只短暂存在了一个世纪,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学与科学的想象:从中世纪到17世纪》是犹太思想史家阿摩斯·冯肯斯坦一生阅读与思考的结晶。全书细致考察了早期现代科学理念在中世纪的形而上学基础,讨论16—17世纪的“世俗神学”对后世科学、社会学与历史观念的影响。作者以独到的问题意识和视角,将人们耳熟能详的各个思想史片段整合为一幅全面的思想史图
印度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和探讨了很多问题:世界的起源和发展、物质和精神的本源、灵魂和肉体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形式、时空的实在性、人类认识的能力和途径、思维的辩证发展、语言逻辑与实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决社会苦难的方法等,这些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涉及的问题。
《宋明理学史》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性与天道’是理学讨论的中心内容,这是哲学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等许多领域。宋明理学以儒学的内容部分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它是在唐朝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中国思想史(套装全三册)》共分三册,即《导论:思想史的写法》《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和《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其中,导论部分着重阐述了作者的研究视角、资料取舍和写作思路,在全书中完整而独立。主干内容则以独特的观察与理解,对上古至七世纪以前、七世纪以及十九世纪的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作了历史性的描述与阐述。《中国思想史(全三册)》不仅关注中国古代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知识来源和依据,同时也注重从古代星占历算、祭祀仪式、出土文物、医学著作、地图、绘画、墓室壁画等文献中挖掘蕴含的思想价值。《中国思想史(全三册)》改变了传统思想史教科书中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徵丰富的古代文献,并参考中外最新研究成果,在方法论上亦有重要创新。《中国思想史(
这是一本有关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性著作。作者力求从开阔的视角呈现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有侧重地反映该领域的部分研究前沿。本书循序渐进,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定位这一总问题为着眼点,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前史,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政治哲学思想。这种结构试图体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逻辑研究,并将文本发现与思想阐释有机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