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学术类图书。本书通过研究唐代思想家李翱《复性书》的产生缘由、哲学对后世儒学发展的影响等内容,对儒家人性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对后世儒学人性论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内容为作者在长沙开福寺国学班上的《论语》讲稿,前后讲了10多年,稿子也修改过很多次。本书汇集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作者采取了逐字逐句的解读方式,主张明义理与通训诂并重,并择其要点、循其脉络、紧扣义理,做了重点解读。全书引经据典、论述严密、考据与义理并举,在对《论语》主要思想全面解读的同时,书中还对儒家思想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做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为世人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理解《论语》思想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帮助,是研究儒家思想的力作。
本书选取了牟宗三中期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心体与性体》和《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作为解读对象,深度发掘和厘清了牟宗三中期学术思想的脉络以及创新之处,对于 牟宗三的缺点和不足,也逐一清点,在同情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牟宗三的思想体系与逻辑路径,为学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牟宗三铺平了道路。 作者认为,《心体与性体》的核心用意是划分三系。划分三系是牟宗三的一大创造,也是使其在历史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成果。然而,作者认为学界经常为正 宗和旁出,以及是否可分为三系而纠结、扭捏,诉讼不断,却忽视了为什么牟宗三会划分三系?这里面有深刻的问题意识作为其基础。三系论的个问题意识,是 如何保障道德理性的有效性。为了解决道德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牟宗三提出了“活动论”,认为道德理性应该有活动性和生发力才能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