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道经》是教人求真的元典,是圣人风范的写照;是人生智慧的源泉,是长生久视的宝匙,是归根复命的导航。五千言阐述的全是道德化生长养万物、如何修养德道、圣人治己的理论和方法。本书对《德道经》的字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入解读。
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是明清之际学者,清初家之一。他著述宏富,目前已出版数十种,1100余万字。2019年恰逢船山400周年诞辰,针对他的著作篇幅大,难度大,普通读者不知如何入手的情况,我们出版了这本《船山经典语录》。本书的编选、评注者是知名船山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邓辉教授。邓教授从千余万字的《船山全书》中,精选经典语录共1080条,选择的基本标准有两条:既要足够精彩,又尽量通俗易懂。所有语录共分为八类,每一类前加以评论,并对疑难字词加以简注,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船山的入门版本,使普通读者对船山宏大的思想体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朱子哲学是中国哲学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一,考察这一哲学的整体结构及其具体内容必须注意:一方面,整个朱子哲学和它的重要部分都不是一次形成的静止结构,而是有其自身提出、形成并经历复杂演变的动态体系。另一方面,组成这一学说总体的命题大都不是意义单一的命题,朱子哲学中的哲学命题和他对许多问题的讨论在内容上大都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含义。这两方面造成了朱子哲学的复杂性。因而,本书注重从时(历史演变)空(层次角度)的不同方面对朱子的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分析,以求达到对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哲学体系的具体把握。
《毓老师说大学》是毓老师讲授《大学》这一部经典的真实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毓老师依经解经的特色。 《大学》、《中庸》(合称《学庸》)、《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毓老师说大学》首揭“学大”、“学天”,毓老师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天学。学大,故成大人,学天才能则天,行为与天一样,故成“天人”。 毓老师说,《大学》讲《春秋》之道,被认为是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之一,即谈政之书,是儒学众经之胆。 毓老是说,《大学》讲“为政在人”,注重用事、经世,自人心讲到天下平。《大学》与《春秋》相表里,与《中庸》相表里。《大学》即佛经的《心经》,《中庸》即佛经的《金刚经》。学中国经典,应自《大学》与《中庸》入手。
在春秋圣化大趋势中,孔子“下学上达”,开创圣化模式,至孟子“反身而诚”,荀子“化性起伪”,儒家圣化模式形成。以孔子圣化为代表的“以圣为王”与“以王为圣”泾渭分明,由此而导致儒学分化和异化。秦统一后,“王圣”路线占据上风,博士儒不再圣化孔子,而去圣化秦始皇,结果在儒法斗争中一败涂地。以孔门后裔为代表的革命儒,坚持圣化的人民性和革命性,开辟了儒者革命与农民起义相结合的新局面;汉初,他们继续革命,使儒学从一家之言上升为经学,孔子从一介布衣上升为王者之师。
总之,在深入研究《周易》时代文化背景及《周易》象数思维的基础上读解《周易》,让您轻松读懂《周易》,用好《周易》,从而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改善人际交往,进而创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鲁洪生在《周易的智慧》中,时刻考虑所有研读《周易》者的需求,为了让初学者读懂,《周易的智慧》作者尽量深入浅出;为了让研究者接受,我力求言出有据,在关键处引经据典,严密论证。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为明朝袁了凡于69岁时所作的家训,分 “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作者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本书力求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物演通论》糅合东方“天人合一”之思想与西方“逻辑思辨”之方法于一体,提出和论证了“递弱代偿法则”及其“系统现象形态”:·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入寰危机。·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交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上述观点无不与当前全人类的各种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也无不与当前全世界高度文明发展所致的危机形势(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破坏、气候异常、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泛滥以及恐怖主义争端激化等诡异现实)丝丝相扣。读罢此作,不能不令人掩卷长思。故,可视其为“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