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选评》对宋明理学史上思想家哲学著作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其哲学体系的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及“万物一体”、“四句教”等。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哲学与日本近代化、“日译西学”与中国哲学的转型、道家哲学与辩证思维、金岳霖哲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哲学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作了多角度的探讨。
陈来先生新著,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主线,并穿插了郭店楚简出土儒书和《乐记》中的思想,将先秦儒学的思想来源、核心观点和传承脉络等做了概要的梳理与申说,尤其对孔子的“学论”、孟子的仁义原则高于皇权原则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学与德性伦理学的比较以及对荀子的理解等有新颖独到的阐释。全书为陈来在香港中文和北京哲学系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是对先秦儒学思想的入门导读佳作。
本文试图探讨的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的美学意蕴。
《戴东原的哲学民国沪上初版书》,本书体现了胡适对戴东原及其哲学的倾情关注,胡适认为戴东原是他自己那个时代中最接近科学的学者之一,其思想也是三百年中数一数二的巨人,作者对戴东原不空谈知行合一,”重行必先重知”的观点予以了独到的分析和支持。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述了战国中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由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所著。《孟子》现存7篇,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学说,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还提出“性善论”,作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法尧舜,制井田,提倡“尚贤”、“薄赋”、行“王道”;在君民关系上,他主张“民贵君轻”。
《儒道佛读本》为“国学基础读本”系列丛书的续篇。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思想,思想的精髓在儒、道、佛。本书从“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生是什么”、“生存是什么”四个方面对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进行阐释和对比,为读者了解传统思想理论提供具有一定深度的基础读本。本书叙述方式为:观点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袁氏世范》为宋代袁采的治家格言,广受世人推崇。《四库全书提要》曰:“其书于立身处世之道反复详尽,所以砥砺末俗者极为笃挚,明白切要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时人评此书“行之一时,垂诸后世也”。不仅教化乐清百姓,刘镇认为还可作“万世之范”,改名《俗训》。成书以来700多年间多次刊布,在西方汉学界也引起重视,并有译本。《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门。卷一睦亲,主要讲家庭和睦相处的道理和方法;卷二处己,论述个人修养、为人处世之道,对人一生当中经常遇到的富贵贫贱、成败得失等都作了哲理性的阐述;卷三治家,是持家兴业的一些道理,亦颇精彩。这本书论述立身处世之道不同与一般著述,其语颇有见地,且深入浅出,极具趣味,极易领会和学习。
《论语的逻辑》是《论语》解读的普及本,作者在《论语》执教过程中以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反复思考探究撰成本书。本书从逻辑的角度对《论语》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概括和厘清了编辑者、每章话题、对话者身份和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全文共二十篇,各篇内的每一章都有概括性的小标题。作者试图回溯《论语》编辑的原点,再现孔子讲话的历史语境,以对孔子及其思想做出更切合原貌的解释,蕴意深邃而趣味盎然。
本书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德经》为依据,同时参考了传世的八十一章《道德经》等诸多版本,对《道德经》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解读。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共四十章节,力图还原《道德经》五千字最原始的前后次序,更准确地注释原文,使其符合作者的本意。
老子《德道经》是教人求真的元典,是圣人风范的写照;是人生智慧的源泉,是长生久视的宝匙,是归根复命的导航。五千言阐述的全是道德化生长养万物、如何修养德道、圣人治己的理论和方法。本书对《德道经》的字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入解读。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体系为基本框架,解读王阳明心学理论和王门师徒的心学实践,揭示阳明心学的智慧核心。文中用十个单元的内容,将王阳明本人及王门弟子、中外心学实践者的故事串起来,通过和解读故事,让读者了解王阳明的心学智慧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实现“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借此推动传统文化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