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大家。他思想的集大成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德经》要我们遵道而贵德,所以它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这本书中,曾教授娓娓道来,使读者能轻松地修习《德经》。. 本书共二十二集,全面而生动地讲述了《德经》的主旨、概念和内容。曾教授在本书中指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表现,道是本体,德是用体。同时,他还认为中国人的幸福依赖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恢复,并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体现出来。追求物质的满足,获得心灵的安宁,是现代人永恒的追求。本书,正是为处于忧虑和迷惑中的人们指出了幸福之道。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和德是人体先天部分,物和势是人体后天部分。《内在小孩解道德经》作者用十几万字的文字篇幅和50幅彩色画作,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先天部分即道和德,人类绘画史上从未有过的,肉眼不能慧眼所见先天元气在人体运作的生命图景:真我、元神、元精、元气、内丹等长生的真相。
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来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秉有生之本性,都有一种生命的活力,都具有生生的趣味。生命是一种贯彻天地人伦的精神,一种创造的品质。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一种以生命为本体、为真实的精神。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一书是作者早期的一部研究中国艺术哲学的作品,从 生生哲学 的角度透视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剖析了中国文化与生命哲学对中国绘画、书法、园林等艺术领域的创作与鉴赏所产生的影响。
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作为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在一起进行注解,称其为四书。四书成为自南宋至清末八九百年来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书目。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 《大学》的作者据传为曾子及其弟子。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共同师从孔子。《大学》提出了 明明德 新民 止于至善 的三纲领,另有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八条目,这三纲领和八条目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伦理道德。 《中庸》的作者据传为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子思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师从曾子。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子传子思,子
中国艺术将妙悟作为创造的根本途径。妙悟的根本特点是对知识的超越,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存在方式的确立。在知识、秩序的羁縻中,人真实存在的意义常处于遮蔽状态中,通过纯粹体验,归复真性,去除遮蔽,让存在的意义澄明呈现。 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 ,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心灵的气象和格局,创造由生命真性跃出,才有真正的价值。妙悟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既不能单纯归于认识论,又不能归于工夫论。它与西方艺术心理学中的直觉说有根本差异。
四五六之学 是一套融合了命理学理论和中医理论的新的理论。 其核心是将四柱推命术和五运六气理论结合起来用于分析和预测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其中用到的严密的数学模型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作者一贯的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印证相统一 的风格。、 四五六之学的立论基点是:既然宇宙万物都具有五行属性,天地间五行的运行自然形成五运和六气,而人作为宇宙万物的基本个体之一,当然也具有五行属性,而且天地间的五运六气也必然对人产生影响。 其核心是,根据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结合一个人的四柱(生辰八字),来推断其先天体质和健康状况,以及受节气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可能患病的趋势。
阴阳理论是与五行理论体系相伴的另一个理论体系,人们习惯将二者统称为阴阳五行。阴阳理论与五行理论几乎出现于同一个历史时期,但肯定不是同一个理论体系。相比五行理论,阴阳理论的起源相对清晰一些。古人将二者融合之后形成了一个 阴阳五行 的理论体系,其覆盖的应用领域和应用的深度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本书根据作者自身实践的总结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根据中药材的药味,对365味中药材分别赋予了五行属性;二是对如何确定中医处方中每一味中药材的剂量给出了观点。本书也提出了与阴阳五行理论有关的几个悬而未决的疑题:五行理论的起源、五行属性分类的依据、阴阳理论的起源、五行(金、木、水、火、土)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到底以哪一套规则为准,等等。
本书是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二。《大学》是入德之门,其中三纲领、八条目的提出,为儒家思想提纲挈领,成为进入儒学殿堂的敲门砖。《中庸》是常理之书,常理也是 终极原理 ,其内容肯定 中庸 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本书以章句的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清康熙帝亲政以后,非常重视经史等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于康熙十年,力主将经筵大典变更为经筵日讲,选择当时的高官重臣作为日讲官,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 讲贯绎 ,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从康熙十年四月开始,到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通过长达十五年的日讲学习,康熙帝对儒学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并吸收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作为自己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结合当时的国情,施仁政于天下。 由康熙皇帝主持的这次中国历*长的帝王读经,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讲义资料。康熙甚为重视,命进讲大臣等将之整理成书,刊印成册,以此
《老子想尔注》在北周武帝时遭禁。之后,长期失传被埋没。清末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本典籍中,有张道陵的《老子道经想尔注》残本,全本共五百八十行。据考证,它是六朝时期的钞本。此残卷在 1905 年失窃,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该残卷始自《老子》第三章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终至第三十七章 无欲以静,天地自正 。 《老子想尔注》适合于普通大众了解大道,一下子拉近了普通人和《道德经》的距离。《 老子想尔注〉释义》一书的出版意为正本清源,正确地解释出作者张道陵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继承张道陵的心愿,普及、推广大道。
此书一反传统的易学讲述与论述的方法,为易学的初学者们打开一个新的进入易学科学领域的大门,使人们能从真切的 象数 易学的角度来领会和掌握易学的道理,从而将把初学和爱好者带入一个崭新有趣的学习易学的捷径之中。本书重点地阐述了易学中较常用到的八种大类型的 象法 及与其相关的其他一些 象法 。这些 象法 都是学习、掌握、分折、研究易学内涵的基本的基础知识。
这是一部关于《老子》的译注作品,主要内容包括《老子》原文、拼音、注释、译文、延伸阅读(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和苏辙《老子解》)。 老子其人,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 老庄 。《史记》记载,老子见周王室衰落而辞官,归隐途中,受关令尹喜所邀而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故《老子》又名《道德经》,主要论述 道 与 德 : 道 是自然之道和修行之道的统一; 德 是修行者所应具备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成唯识论讲话》是慈航对唯识学最基本典籍《成唯识论》的详细讲解。作者一字一句对原文进行白话解读,既对原文有必要的考证,又对文义进行了适当的发挥,使原来艰深的唯识理论变得通俗,可谓是《成唯识论》的极佳入门读本。
本书初版名为《 乐记 声无哀乐论 注释与研究》,于1997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与原版相比,篇目做了调整,内容更加集中。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礼记 乐记》《声无哀乐论》《荀子 乐论》和阮籍《乐论》的原典注译,及相关的代表性论文,以探求中国哲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中,对比研究了《乐记》与荀子的乐论思想、嵇康 声无哀乐论 和阮籍的 乐论 思想,集中展现了先秦、魏晋时期的礼乐文化。
圣人的做法是:善良的人,圣人以道光德能去育化他们,不善良的人,圣人也以道光德能去育化他们,这就叫德善,以德育其为善。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指的是本性之光,一个坏事发生了,本性之光会自动地去补不足,她不会去和对手对立,而是慈悲地给对方心灵哺育先天一炁的乳汁。本性之光这个圣人没有人我对立,哪里有德一元气的不足,她就给到哪里。 无名、无形、无相的本性大圣,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用生机本元能量,把磁场改变了,阴气重的转阳了,坏事是阴气重的磁场导致的,活的磁场变了,坏事在磁场的层面已经解决了。人能无为就是合道、守道,本性大圣会自动地去做。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是一部通俗的中国古代哲学常识读本,是作者多年研读中国古代哲学的心得。内容涵盖了儒学、道学、墨学、名实学、纵横学、兵学、玄学、禅学、理学、心学等方面,共分为十五讲,角度新颖,介绍全面,语言浅显易懂、明白晓畅,时有精彩阐发,显示出作者的才情。本书是中国古代哲学入门理想读物,对广大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张居正讲评《论语》古本是专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制的皇家读本,本书在古本的基础上进行了翻译,包含《论语》原文、今译、张居正讲评原文、译释,可谓字字珠玑,饱含深刻的哲理。张居正曾先后担任明穆宗隆庆皇帝的侍讲侍读,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知经筵官,可谓两代帝师。他对《论语》的讲解集历代名家大儒思想之大成,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即讲出了帝王之道、领导之智,又讲出了修身之理,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清楚明白地了解《论语》,了解儒家思想。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为 大圆满禅定休息 的 本论三品 之 ,由无垢光尊者著,龙清善将巴释解。原书佶屈聱牙,深奥难懂。南怀瑾先生对它进行了逐词逐句的讲解,条分缕析,用语浅易,故定名为《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南先生从何为 清净 、何为 车解 等入手,以渐进的方式讲解修行所需的外 环境,修行的要领、注意事项等,并指出修习人应按照个人根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避 走弯路。
清初八大山人是独创派艺术家,也是一位深邃的思者。作为一位僧人艺术家,他所服膺的禅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艺术创造中烙下深深印迹。曹洞宗以 渠正是咱,咱非渠 学说为宗旨,其创始人洞山良价一日过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开悟。作偈中有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的话。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良价在返自观照中,发现了真性。八大山人 画者东西影 的艺术哲学,正是以生命真性为中心而展开的。
◎内容简介 《庄子》不仅是先秦哲学、文学、美学的高峰,更是中华民族源头性思想经典之一。本书着眼于《庄子》作为一部中国寓言故事集的本质,将33篇文章拆解为百余则寓言故事,逐句逐段精读原典,以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将生僻字解读、句子释义、援引佐证等贯通起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建立从知识到感悟层层递进的品读路径。 此外,书中还纠正了一些读《庄子》中常见的误解,发散性地增添了新的文史知识。巧妙融合了郭象的《庄子注》、成玄英的《庄子注疏》、王夫之的《庄子通》等典籍,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读《庄子》的观点和心得,以典说典,以多维度的信息展现《庄子》的博大精深、汪洋恣肆和天马行空。
《老子》五千言,古往今来,注家无数!或重治国安邦之道,或重沙场制胜之学,或重修心养性之道,或重文字哲理内涵,现代注家,更重兵法、商道乃至所谓企业管理,林林总总,见仁见智。诚如太上所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明道者,往往不愿多言,盖因悠悠大道,不可言说,何必强作解人?明师们都会要求门人弟子将这五千灵文烂熟于胸,修道路上,再观机逗教。非其衣钵传人,绝难窥见《老子》心髓!本书依胡涂医发表在 古传中医论坛 的《 胡 说老子》系列文章集结而成。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从跟以往各注家不同的角度,以清新幽默的文字,把《老子》注解得通俗易懂又深入人心,极具阅读性与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