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清康熙帝亲政以后,非常重视经史等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于康熙十年,力主将经筵大典变更为经筵日讲,选择当时的高官重臣作为日讲官,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 讲贯绎 ,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从康熙十年四月开始,到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通过长达十五年的日讲学习,康熙帝对儒学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并吸收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作为自己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结合当时的国情,施仁政于天下。 由康熙皇帝主持的这次中国历*长的帝王读经,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讲义资料。康熙甚为重视,命进讲大臣等将之整理成书,刊印成册,以此
本书选取了“道德”“良知”“知行”等30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概念,总结出对每一个文化概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归纳和提炼出具有智慧性的判断,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底蕴,从而给人们以智慧的启发。本书挖掘历史深层的价值、理念、思想、智慧,展现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硕果,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自信。
邵子在《皇极经世》书中,架构起一个囊括宇宙、终始古今、天时与人事互验的完整体系,并找到了统领这一体系的法则。所谓“以天时验人事”,是指按照元会运世的宇宙观而推定的世界历史年表;“以人事验天时”是说以皇帝王伯递嬗原则而推定的中国历史年表,从而创立了震古铄金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元会运世即日月星辰。元会运世与年月日辰是同构关系,一年(元)十二月(会),一月(会)三十日(运),一日(运)十二辰(世),一辰(世)三十分(年)。元会运世称大运,或日天数;年月日辰称小运,或日地数。大小运之数合成天地复合运动大周期,并与伏羲六十四卦、六十甲子行云流水般融于一体,架构起天地生人大一统超巨系统,全部历史一年不漏地纳入这个宇宙时空年表之中,从而得知从唐尧元年以来历史风云变化,冷眼演绎天下格
《奇书推演天下事:何新品<易经>》中有何新老师对《易经》六十四卦的详细考注,其次是对《易经》之“传文”即《易传》的七种十篇详解,更为宝贵的是书中收入了大量何新老师数十年来对《易经》的研究成果,包括多篇学术笔记和大量图片,全书堪称何新老师研究《易经》珍贵学术成果的总和之作。
《郭店楚简老子集释》是校释和研究郭店楚简《老子》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在广泛采纳前贤时人之说的基础上,对郭店楚简《老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释出或隶定了一些难字,对一些简文提出了新的解释,对简序也作了一些调整,并由此探讨了《老子》故书的原貌,分析了各种异文形成的原因,评述了前贤时人的工作。对研究《老子》、老学和道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