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健康、育儿、大龄青年、养老等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并快速蔓延,成为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纵横交错,给个人生活造成困扰并妨碍着社会协调发展。对此,这本书以“在丛林中开辟道路”为比喻,以“社会设计”的方法来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路径。在社会调查和田野观察的基础,这本书详细地叙述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并列举了几种针对不同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案,让读者快速掌握要领,为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做好准备。
董作宾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有重要贡献的学者,其学术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殷墟甲骨文断代学说.本卷收入其代表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论证了断代学说。这一学说大大提高了甲骨文作为历史和语言资料的价值,把甲骨文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其所著单篇论文数量颇多,内容广泛,本卷选入十八篇,内容涉及甲骨学、古文字学、殷商文化与历史、古史年历与历法、民俗与歌谣、古代艺术及语言等多方面。
本书是一本社会工作实务案例集,书中28个鲜活、真实、实用的案例几乎覆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所有领域。这些简明、清晰、引人入胜的案例从社会工作的道德伦理出发,揭示了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族裔、年龄群体,在不同环境层次(微观、中观和宏观)中开展社会工作的实务技巧。本书出版后不久就成为社会工作相关人员,尤其是实务工作者,感受社会工作复杂性和多样/差异性,把握社会工作实务准则的重要参考,并成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好帮手。
张亚林,曹玉萍主编的这本《家庭暴力现状及干预》从社会-精神心理-生物学角度的全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干预系统和干预方法,救治一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和施虐者,并将防止家庭暴力的有关知识授给精神专业的医生和医学生,最后为促进我国制定禁止家庭暴力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专业参考依据。书中内容涵盖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发生因素、社会特征与后果、施暴者和受虐者的社会心理特征、孕期家庭暴力、儿童家庭暴力,以及家庭暴力的干预模式和精神心理治疗。
由于分类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分类数据在现实应用中的独值,许多统计系或生物统计系都开设了有关分类数据分析的课程。这《万卷方法:分类数据分析》可以用作该类课程的教科书。《万卷方法:分类数据分析》的-7章涵盖了该类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中,-3章介绍分类结果变量的分布以及传统的二维列联表分析方法。第4-7章介绍关于二分和多项分布结果变量的logistic回归以及相应的logit模型。第8章和第9章的内容则是用于分析列联表数据的对数线性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数线性模型的重要性似乎有所降低,所以本版在程度上缩减了对该模型的讨论,并相应增加了有关Iogistic回归的内容。 在过去10年间,这一领域的新发展主要集中于对重复测量和其他形式的群组分类数据的分析方法。0-13章讲述这些方法,其中包括边际模型和具有效应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李树燕博士几年前曾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和日本爱知大学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计划的受益者,来到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留学一年,正好我在该中心担任相关的博士课程指导教授,虽然她在爱知大学的博士论文应该是由松冈正子教授指导的,但她选修了我讲授的中国文化人类学课程,在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也算是在学问上和我有了一点师生的缘分。现在,她的学术专著就要出版了,来函索序,我也非常乐意为她这部很有分量和价值的论著写几句话。在这里,我觉得需要声明一点:本书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而她的博士学位论文是由张金鹏教授指导的,因此,张教授为本书写的序言自然是会比我所能写的更为贴切、到位,对于全面理解本书的内涵也会更有帮助。我之所以还要再写一点,主要是想延伸作一些讨论,把我和李树燕博士
《古巴华工调查录》由陈兰彬著,是依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史带东亚图书馆所藏《古巴华工调查录》的底本原貌影印。哥大史带东亚图书馆所藏《古巴华工调查录》,是在晚清大批华工出洋务工,在古巴受到奴役、迫害、买卖、鞭笞的背景下,由清政府总理衙门于同治十二年间派遣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调查华工生存状况后,将调查内容、华工口述、华工事务章程等内容上呈所形成的调查报告。该份调查报告在中国的出国华工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后续签订改善华工待遇的《古巴华工条款》起到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