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在新中国茁壮成长》收集了邵益文1984年至2018年在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过的有关编辑学、出版学的306篇作品。书中所收作品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四册收录。书中的内容既包括邵益文有关编辑学研究方面的个人看法,又包括他对编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还有他在中国编辑学会历年年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资料详尽,真实可靠,是人们研究编辑学在新中国发展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选录作者过去所发表有关中国书籍、纸墨及印刷术的论文、叙跋、书评以及读者评介等结集而成。全书分为前后两编:前编四章分论典籍、纸墨、印刷及其影响等论文共20篇;后编四章收录题跋、书评、写作缘起、读者评介等杂文亦计20篇;附录报导一篇。每篇文后皆附有关插图共约50幅,以助阅读兴趣。本书所收论文,大部皆为作者写作《书于竹帛》及《纸和印刷》两部专著的副产品。其中如有关封泥、书刀、纸的起源、印刷定义、雕版技术、明代活字等各篇,皆可补充作者专书中讨论之不足。书中论文大部皆原以英文写作,经译成中文在各地的学术刊物发表,部分曾收入作者的专著,但译文与专书内容不尽相同,并请读者注意。
《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精装本)》是2008年11月出版的《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的后续之作,是一本以民国版本书籍上的出版标记为“契入点”而撰写的著作,有着极强的中国现代出版史形象的史料价值。
本书在世界迈向信息社会,加速实现标准化的大背景下,从出版物格式标准化的角度,系统介绍《图书书名页》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国标准书号》、《图书和其它出版物的书脊规则》、《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等国家标准的制定缘起、修订思考,分析条文的内容,评点执行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本书既可做实务操作的指南,也可做理论探讨的参考。本书是出版编辑人员的书,也可供高等学校传媒专业师生和标准化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共10辑,收人物54人,以创办或主持过在外有重大影响的出版机构、在出版理念或某些重要出版领域有独特建树、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专职或兼职出版工作,并且目前已经辞世者为主,包括张元济、舒新城等。每个人物的研究资料,选自近百年来公开出版的数千种图书报刊,按本人著述、亲属回忆、研究著作三类依次排列。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河南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中国编辑学会首批科研立项成果之一,由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历时7年编纂的10卷本大型出版史文献集《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最近在河南出版社一次性推出。这是三位编者继上世纪末编纂出版8卷本《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之后完成的又一重要成果。 全书选收54位20世纪中国杰出出版人物的研究资料600余篇,存目千余篇,计425万字。每个人物的研究资料包括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依托外数据库和一手官方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剖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规律,系统整理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总体情况,以数据形式呈现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整体现状,分析预测基于期刊建设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格局,剖析支撑科技期刊发展的人才队伍现状、构成、趋势以及人才发展政策与环境,研判中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世界科技期刊建设的中国策略。
陈军须、李颖主编的《报刊发行概论(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内客是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本行业发展的动态,以应用为主旨构建的体系。本教材共分10章,按先后顺序依坎为:外报刊发行简介、报刊基础知识、报刊发行实务、报刊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刊产品经营策略、报刊发行市场分析与调查、报刊读者分析、报刊营销基础、报刊发行市场管理与监督,出版物发行的击律规定及应用。各章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本书本着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李原则,深入浅出,内容融知识陛和实用胜于一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同时一通过增加,阋读材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报刊业的发展动态和规律,为从事报刊发行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邸报到光复报——清朝报刊藏记》由张雪根 著,作者自1996年6月忝列集报行列后,寻寻 觅觅,17年来,已收藏古今中外各种报刊达万种以 上,其中不乏有清朝各个时期,如康熙、乾隆、嘉 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缺雍正)年 间出版发行的各种老报刊。这些老报刊,不仅给作 者带来了收藏的快乐,也让作者听到了历史的回 声。这些看起来素面朝天的百年老报,透过冰冷的 版面文字,你可以读到晚清报人的仁心、宅心、匠 心和维护新闻自由的决心,当然也会读到个别老报 的狼子野心等,了解到大量的历史细节。 《从邸报到光复报——清朝报刊藏记》适合大众 阅读。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与上海出版博物馆(筹)联合举办的同名国际学术会议的成果结集。收入《出版文化的新世界(香港与上海)》的成果,大都出自外的名家之手,围绕“西学东渐与中国出版”、“沪港出版交流”、“图书出版与文化互动”、“出版与语言变迁”方面,从不同侧面观察及思考近代出版业的变化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关系,勾勒出近代中国“出版文化的新世界”的形成方式与过程。
“十七年”时期出版的长篇小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出版的重要部分。本书以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原始版本和相关研究文献,在系统介绍其出版环境与出版概况基础上,对该时期长篇小说的出版、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重点分析;从题材类型、情节模式和人物形象出发,阐述其内容情况;从图案设计、色彩设计和版式设计角度探讨其出版形式特点;本书还对这一时期长篇小说的编辑角色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在版本比较阅读基础上阐述了“十七年”时期长篇小说版本的修改情况与修改原因。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地震研究群体多年来r作、实践与研究的总结,系统介绍了地质学与地震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地震触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震积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主要以照片与图示为表现形式,展示野外实际的软沉积物变形地质记录,同时给予成网机制的解释与古构造环境讨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可供沉积学、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土木T程地质学及其他地球科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牛阅读参考;具有野外地质工具书的特点与高度的实用性,特别适宜地质学者野外地质调查使用。《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也可为地震防震、减灾提供基础地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