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专论“变音”。各语言都有变音。我们希望基于汉语变音材料的考察来说明“音义之间和它们各自的历史之间”的“基本关系”。从语言类型的角度出发,作为单音节语言类型代表的汉语,较之于多音节语言类型的印欧语,可为音义关系的考察提供更为特殊的参照。这是因为:印欧系语言是多音节语,音节仅是一级纯语音的单位、与意义无强制性关联,音节的意义关联对音变的作用无从讨论;而汉语是单音节语,音节是一级非纯语音单位、与意义有强制性关联,音节的意义关联影响音变的证据则十分丰富。特别是,体现汉语音节音义关联的“变音”材料,不助于说明音义之问的关系问题,而且有助于说明音义各自历史之间的关系问题。 全书以音节的音义关联以及由此出发的音系的音义关联为视角,通过汉语特别是豫北方言变音材料的分类型、分层次、分阶段
《苏州方言研究》在对苏州方言作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方言学传统,从语音、词汇、语法、语料等方面进行了描写,对苏州方言音系、基础字、规定词表、语法例句、规定话题等进行了全国和全省的横向比较研究。并且在在严格依循方言研究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有所开拓创新。同时,还有规定的录音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语音软件,并用语图进行分析。这在方言研究丛书领域尚属。本书由汪平著。
《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由项梦冰、曹晖编著,本书简要地回顾了现代西方言学的历史,比较了中西方言研究的不同学术传统,在此基础上对方言地图、语言特征的地理分布类型和同言线理论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并专章介绍了汉语方言的分区地图。一章是若干专题的方言地理学实践。《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可作为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汉语方言学课和方言研究课的补充读物,也可用作汉语方言地理学的参考教材。
本书是一部关于蒙古族图案的图典,利用蒙古族图案跟蒙古族文字有着相似表情达意的特点,将近千张蒙古族图案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其寓意,并按照蒙古族图典的体例进行开发和编撰,利用小程序检索平台及使用功能将其数字化整理,最终形成可查阅、普及、检索、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蒙古族图案图典。
本书是一部关于蒙古族图案的图典,利用蒙古族图案跟蒙古族文字有着相似表情达意的特点,将近千张蒙古族图案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其寓意,并按照蒙古族图典的体例进行开发和编撰,利用小程序检索平台及使用功能将其数字化整理,最终形成可查阅、普及、检索、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蒙古族图案图典。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在《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的基础上,分析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的相关资料,同时参考域外译音和其他材料,构拟出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后附有讨论《切韵》音系性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近年来有所进展。在这个背影下,我们计划统一一部以实地调查为主的,综合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这个计划分两步走。步是调查四十处方言,编四十册地方言词典。第二步是在四十分册地方言词典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其他方言资料,编一部综合的汉语方言词典。分地方言词典与综合的汉语言词典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方言词典以方言调查为本。调查首先是物色发音合作人。发音合作选择老年中年,也不排斥青年。根据前者确定音系,记录语料,参考后者补充词语,同时说明音系与前者不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