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传到台湾数百年后,说闽南话的人已经和闽南本土不相上下,大约都有1500万。两岸开放往来之后,闽南方言正是彼此沟通的工具。闽南方言肯定是台海两岸“五缘”相关的活见证,关于闽南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是两岸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的热门课题。台湾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关于闽南方言语法的研究是专家多、论著丰、水平高。《闽南方言语法研究》是对闽南话语法的研究。 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建、台湾以及相邻东南沿海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历早、最活跃地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区域。这种区域特征,孕育了富有海洋文化气息的经济社会人文特征,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祖先的传统是值得骄傲和自信的,海峡两岸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割裂不断的。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学术探寻,为我们的家园寻求更
本书的比例尺为1:1100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比例尺为1:5000万。《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的底图是根据中国国家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S)1:400万的全国地图数据新闻发言人制成的,但各种界线均不作为划界依据,行政区划的准确情况请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标准样图为准。
本著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龢等共同撰写,商务印书馆1948年出版。作为汉语方言学名著,收入《荆楚文库》。全著包括分地报告和综合报告两个部分。分地报告分列全省64个方言点的详细语音材料,每一点都有声韵调表,800个同音字表,方音与古音比较表,还有一部分会话材料。综合报告分列各地字音比较,常用词比较,湖北方言的分区,以及56幅方言特征地图。本著作为汉语方言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湖北方言研究的深化,对于汉语语言学学的建设,对于语言文化的传承,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汉语方言历史悠久,纷繁复杂,其差异性甚至远远超出欧洲许多语言之间的差异。汉语方言是当今世界上古老、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之一,是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首次系统整理研究从1847—1950年一百年来英、美、法传教士留下的“上海方言语法、课本、词典、、故事、戏剧”等二十多部专著中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记录的上海方言宝贵资料,揭示了上海话的特点和历史演变规律,为部集中研究西方传教士上海方言著作的语言学专著。
本书的比例尺为1:1100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比例尺为1:5000万。《汉语方言地图集:语法卷》的底图是根据中国国家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S)1:400万的全国地图数据新闻发言人制成的,但各种界线均不作为划界依据,行政区划的准确情况请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标准样图为准。
洋思的生源不是的,洋思的师资也不是的,但教育教学质量却在之列,究其原因,源于洋思的高效课堂。洋思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使洋思教育充满活力、赢得办学高效的精髓所在。《洋思高效课堂》总结洋思高效课堂的经验。本书由秦培元主编。
《客家方言》对客家方言主要是梅州客家方言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客家方言的分布、形成及文化底蕴;客家方言的语音;客家方言的词汇;客家方言的语法;客家方言的文化内涵;客家方言的保护。通过对客家方言的生动展示,便于读者了解客家文化。
本书利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930个调查点的材料,通过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对汉语方言的声调分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同时,利用地理语言学绘制方言特征地图的方法,展现了各种声调分化类型的地理分布,并对各种声调分化现象的分布特征、扩散方式、演变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除了章“绪论”以及“结语”以外,本书主体部分有五章,其中,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介绍由声母的清浊、全次浊、气流所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介绍由韵母的韵尾、元音所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
本书多方追溯汉字演化的轨迹,并与腓尼基字母、苏美尔线形文等古文字作比较,从全新角度探索汉字起源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历来的“书同文”政策使语、文分离,文字不随语言而变化,而且汉字结合书、画艺术与文学上的形文、形声的高度美,造成汉字这一枝大树卓然兀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字、文学、书法艺术的连锁关系构成汉文化的特色。作者还揭示了汉字未形成初期陶器上的大量线形符号反映了古代闪族人使用字母并尝试采择陶上符号以代替借用契形文的雏型字母之特殊观象,从而提出了字母出自古陶文的“字母学假说”。作者更指出不使用字母是中国古代就做出的明智选择。本书不向香港、澳门及国外地区发行。???????作为“业精六学,水备九能”的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大师,饶宗颐先生被论者称为“无愧于当今汉学界导引先路的学者”之荣冕。因其博古
天津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生动形象、含蓄质朴、感情深厚、贴近生活,是天津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筑天津城市文化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文化的交融与经济的发展,有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保护语言的多样性,记录与传承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搜集和整理这些地方方言显得非常必要。本书作者,是天津民俗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全书收录约6000多条天津方言里比较常用的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等,词汇量丰富,是目前市面上收入词条最多的天津方言图书。对每一词条,先给出它们的读音,然后详细解释整个词条的意义,用该词条组了几个例句,精炼实用,便于读者理解与应用。条目按天津话语音次序排列,语音索引与条目笔画索引,查检方便,是一本的方言工具
本书共八章内容,分别从语言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视角对潮汕民间歌谣进行文本研究,从社会学、历史学等视角对潮汕方言歌谣进行内容研究、文化内涵研究、修辞特色研究和词汇特征研究,对客家、福建和潮汕三个不同族群的“过番歌”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方言口传文化协同创新的传承研究进行总结与概括,为潮汕方言研究提供文本依据和原始资料,丰富潮汕方言现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