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学林出版社学林语言学文库“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之一种。《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外一些和研究所所做的六个演讲,为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的入门著作,影响巨大。主张汉语语法研究摆脱印欧语的框框,论述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破和立,并全面地示例了汉语中的整合现象,对当前的汉语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按《说文》部首排列,分十四卷。选定的字数为1715个,对每个字都力求弄清其音、义以及在卜辞中的用法,并将其写在甲骨文字形后面,是一部甲骨文字形书法集。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至今已一百馀年。甲骨文出现以后,相继出现了甲骨学以及它的分支甲骨文文字学。甲骨文是客观存在,是今日通行汉字的本源。它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百馀年来出土甲骨卜辞十六万片以上,这些卜辞所用单字超过五千。甲骨文字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文字考释是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已考释出一千多个字。考释申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考察文字本身的演变,上溯汉代以上之金文,由金文窥书契之意,分析甲骨文的偏旁、点划、结构,合以声韵训诂,再和《说文解字》进行对照,许多甲骨文字在《说文》中找到了对应字,另外许多形体《说文》中没有,就注上“说文
《汉语量词的认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列举为取向的量词类别研究、以关系为取向的量词选择研究、以解释为取向的量词认知研究、结语、量词研究的认知论视角、量词研究的语法化视角、量词研究的类型学视角等。
武占坤、王勤两同志写成的这部《现代汉语词汇概要》,注意到词汇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问题,提出了对词汇体系的一些看法。这是很有意义的。学术是在争辩中成长的。尽管某些地方的某些提法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是这条路是正确的。这部《概要》有很多长处。原书具在,这里就不一一指数。我国词汇学研究很早,可是作为一个有理论、有规律、有完整的科学体系的语言学科,它又是比较晚的。回想五十年代,武占坤、王勤两同志和我共同学习时,汉语词汇专著很难找到,当时仰仗的只是学术界前辈著述的启示和并世学者以其辛勤劳动为我们提供的科学研究成果。
孙锡信主编的《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主要研究中古及近代汉语的各种语法现象,从17个方面叙述了汉语语法的历史变化,并探讨这一时段语法演变的特点与规律。另从古人的著述中“披沙拣金”选录了若干材料,从三个方面概述古代学者对中古近代汉语语法学所作出的贡献。可以看出,古人对中古近代语法现象关注和研究是不系统也不深入的。我们既要重视古人的有价值的发现和见解,更应该循此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周密的论证。
我国古代研究字词意义的是训诂学。词汇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历代词语研究虽然不断,但汉语词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很晚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汉语词汇学是怎样形成发展起来的呢?它同传统训诂学有什么联系呢?这是值得探讨的。
《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研究》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中的新词、新义;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中的方言词、外来词;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词汇与辞书编纂;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疑难词语考释等。
《现代汉壮词汇》可供具有汉壮语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书中收入的汉语条目涉及政治、经济、工业、农业、医疗、教育、体育、科技、生活等领域的一些常用词,共有27332条,主要是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有少量是词组、成语、熟语。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对本书的汉语条目都注上汉语拼音,以便于读者正确掌握条目的读音。在汉语条目中,除了词组、成语、熟语,其他条目都标注词类,使对应的汉壮词义更明确,以利于读者对汉壮词语的准确理解。
《博雅语言学书系: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从类型学视野考察了汉语名量词的演变历史,详细描写并分析了汉语分类词产生、形成初期的情况,形状、功用、生物属性等各类量词的形成历史和规律,各时期量名搭配、名量搭配的变化,量词在非数量表达结构中的运用等。重点讨论了汉语名量词的产生动因、“反响型量词”以及通用量词在汉语量词发展史上的地位、量词这一语法范畴如何在汉语中扩散、指示代词与量词结合的历史、通用量词“个”是否泛化等问题。书中基于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汉语史事实,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意见。既发现和概括了以往仅从汉语看汉语演变所不能看到的演变规律,又以汉语得天独厚的完整而丰富的历史材料补充了类型学分类词研究某些方面的欠缺。
本书主要内容是,从多个角度以实例分析、描写现代汉语里各种句类的语义结构的模式先列出该类句子的词类序列,并表明格式中名词所属的语义角色,举出若干实例,然后分别分析格式里的动词和名词的语义特征,列举出若干例句,指出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歧义现象。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本体研究都会有定的参考价值。
1986年硕士毕业前夕,我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伐轮”、“伐辐”及其他》一文,这是我正式发表的篇学术习作。一转眼,整整20年过去了。这期间陆续发表的学术性文字已经超过80篇,大都是兴之所至,随写随发,内容五花八门,篇幅长短不一,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挑选一部分文章出一个集子,感到既高兴又遗憾。高兴不必多说,遗憾至少有二。一是文章并不都是“自己的好”。收入本书的20篇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四组。组4篇,是关于汉语词汇史的,比较能代表我目前的治学蕲向,所以放在开头。第二组6篇,大致属于词语考释的范畴,以历史词汇为主,也涉及一点方言。第三组6篇,侧重于文献考订,立足点自然还是我的本行训诂学和词汇史。第四组4篇,主要跟语法史有关,但讨论的对象还是词。虽然内容颇杂,但大致都
我国古代研究字词意义的是训诂学。词汇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历代词语研究虽然不断,但汉语词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很晚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汉语词汇学是怎样形成发展起来的呢?它同传统训诂学有什么联系呢?这是值得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