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源流大词典》以其资料丰富,考证翔实,释义精当,成为成语词典界又一枝奇葩。该词典编撰前后历经数十年的磨砺,从数千种古代典籍中广泛搜罗了例证,并吸取了汉语学界特别是成语学界近年的研究成果,其意义诚如季羡林先生在本书序言中的赞赏:“探幽烛微,功在士林。”探溯源头是成语研究者最为重视的一个工作。《辞源》、《汉语大词典》等书的编者、作者在探溯成语源头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总的看,很多成语仍存在源头不清、源头不准,甚至没有源头的情况。《成语源流大词典》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如成语“赴汤蹈火”,《辞源》以《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为源头,《汉语大词典》例句最早只举《三国志·魏志·刘表传》注引《傅子》:“今策命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成语
《语词和对象》是W.V.O.蒯因继《从逻辑的观点看》之后关于语言哲学的一部系统的论著。作者以语言的社会性为出发点,从主体与对象的刺激-反应关系和机制对语词、语句及其意义做了经验主义的发生学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儿童的语言习得、全然陌生语言的“翻译”和翻译的不确定性、语词的刺激意义和刺激同义性等重要的概念和学说。书中对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多有批评,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形式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义释”、“语义上溯”);对各种指称的语言手段的暗昧性的根源及其解决方案做了细致的讨论。《语词和对象》较以前的著作更明确、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在物理对象和心理对象问题上的物理主义观点及关于抽象对象(类、数学对象)的柏拉图主义观点。
武占坤、王勤两同志写成的这部《现代汉语词汇概要》,注意到词汇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问题,提出了对词汇体系的一些看法。这是很有意义的。学术是在争辩中成长的。尽管某些地方的某些提法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是这条路是正确的。这部《概要》有很多长处。原书具在,这里就不一一指数。我国词汇学研究很早,可是作为一个有理论、有规律、有完整的科学体系的语言学科,它又是比较晚的。回想五十年代,武占坤、王勤两同志和我共同学习时,汉语词汇专著很难找到,当时仰仗的只是学术界前辈著述的启示和并世学者以其辛勤劳动为我们提供的科学研究成果。
无
汉语单复句格局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欧化理论无法容纳汉语流水句的事实。就“结构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具有主谓结构、谓语中心;就“范畴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可以分出小句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转向由“单复句”转向“流水句”。本书着重评述:一、单复句学说的源流,介绍单复句学说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十三种论说,并从中评辨“局部改良”与“全面改革”两条路;二、单复句学说的困境,指出单复句研究的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划分困境,这一困境本质上指向的是汉语的句子观问题;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单复句问题,指出句子层面的种种划分问题具有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的特设性,但也存在某些重要的基础性共识;四、流水句的研
2007年10月,LeonardTalmy教授应邀作为“第四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的主讲专家来京作了10场讲座。《伦纳德·泰尔米认知语义学十讲》内容根据讲座录像整理而成,作为《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系列讲座》之一正式出版。Talmy教授于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是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近40年来,他笔耕不辍,一直在认知语义学领域做着开拓性研究工作。本次论坛期间,他利用讲座的形式详细讲述了自己学术研究中的重点专题。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首批54种自2000年9月问世以来,取得很大成功,首印5000套供不应求,10月份便分开重印6000套。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出版发行如此宏大规模的语言学著作,这在我国学术出版发行史上是不多见的。自出版以来,许多单位和个人争相订购,研究生和大学生生把《文库》视为良师益友,教师无论老中青都把《文库》视为知识更新的源泉。实践证明,外研社推出的《文库》受到了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好评,它将成为推动我国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宝库。 在成功出版《文库》首批54种的基础上,外研社现在又推出《文库》第二批58种。《文库》第二批具有五大特色:一、由58部英文原著组成,所覆盖的学科从首批的26个增加到现在的33个,新增学科包括语言学史、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语言的
本书对汉语研究中两个新的研究领域——韵律构词学和韵律句法学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建立了这两个学科的理论框架,提出并论证了“韵律词”等基本概念,进而研究了韵律与句法之间的关系。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汉语词汇学、句法学以及语体学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启发作用。
构式语法理论是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基于语言学、语言习得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成果,本书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以下理论问题:为什么构式本身具有独立于词的意义,构式在解释句子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时起着什么作用,构式和其成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构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怎样系统地研究构式,以及构式的能产性程度。本书还对英语中的双及物构式、致使一移动构式、动结构式、以及way构式等四个构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 对于研究兴趣在理论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领域的师生而言,这是一部很值得研读著作。
《叙述逻辑:历史学家语言的语义分析》发表于1983年。本书试图在哲学逻辑中追溯历史叙事的复杂性的根基,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一种叙述哲学的结构。作者考察了现有叙事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和辩护了叙述哲学的三个基本论题。安克施密特的这部著作,对当代历史编纂学和历史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