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式、句子研究与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核心课题之一,本书围绕汉语句式、句子研究,分两部分阐述。上篇研究汉语句式这一汉语教学的关键。下篇用形式语义学的理论,来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着重用数理逻辑上关于算子和变量的约束关系这种观念,来分析句子语义关联、及其结构限制,概括汉语句子结构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点,构建句子结构的句法分析程序和相应的语义解释程序,揭示汉语句子结构对语义解释产生作用的具体机制,以更有效地分析和表示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跟形式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推进汉语语法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共分为四章,分别评介了自然语义元语言的构成、特征以及利用元语言进行的词汇、语法、文化研究的成果。本项研究的目的首先在于全面、地介绍韦日比茨卡的代表性成果,在此基础上比照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以及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相关理论,对其观点、成果及研究方法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比较、阐释的方法。本项研究在次以专著形式全面介绍了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有助于学者掌握该理论的框架、现状及前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推动语言描写和语义共性的研究。该理论所进行的对比研究和文化研究,为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运用这一中介语对词汇、语法乃至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所得出的成果可以直接运用到跨文
关于词的研究,许多学者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分类。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词的历史研究。例如词的本事,词人生平、年代,涉及词的重大历史事件,词史等等的研究;二是词的艺术研究,包括词作的思想感情、创作特色、表现手法、流派发展等等的研究;三是词的格律研究,包括词的词体、声韵、句子等演变等等的研究。孙霄兵所著的《汉语词律学》的研究,主要属于词的格律研究,也就是词的纯粹形式的研究。只是在非常需要的情况下,为了辅助词的格律研究的需要,才涉及词的历史研究和词的艺术研究的领域。
本手册以《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蓝本,收满、蒙、汉对照词语近一万四千组,三体文均取满文标音,并依现今国际通用之穆氏转写法转写,以便于比较。词序依《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分类编排,目的是为了保留词语使用时的语言环境。音序及笔画索引列后,方便查找。编写本手册原本是为学术界研究之用,然以今日社会之进步程度,若能够为更多感兴趣的人士提供清代社会诸元素在语词上的反映,亦为幸事。
《中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多视角研究》通过梵汉对勘方法从梵文原典词汇和译经文体两个方面对佛经文献的复音化状况进行了考察,以大量实例分析表明,梵文原典语言和译经文体是导致佛经文献表现出较强复音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本书阐述了同义词辨释的痼疾与诸种误说,同义词与表情达意,同义词辨释与现代汉语辞书,古今汉语同义词辨析的异同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