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指称与命题:语法中的语义学原理》是专注于汉语语义问题与语义学基本原理的专著。全书试图用若干概括性的语义语用原则或规律来覆盖多方面的句法语义现象与问题,对汉语句法中涉及的若干重要语义概念进行深层探究,对指称系统、语句的命题意义结构系统进行研究,揭示汉语语义语用的基本策略及组织原则。
《赣文化通典(方言卷)》是《赣文化通典》丛书系列之方言卷,研究对象是“江西方言”。全书通过对江西方言的各类分类、形成、特点等方面的考察,详细地展现了江西各大方言区域的语言形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是研究江西方言的集大成工作。
《新文言尺牍》文言书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特有的以脱离口语而行成独立的书面语体。文言书信不同于“我手写我口”的白话书信,讲究用辞典雅,恭谦重礼。一封佳美的文言书信,亦如小赋一般,美词佳句,朗朗上口,雅似诗歌,被文人墨客善用“千年”,历久不衰。虽自“五四”时期逐渐被白话书信取代,然而它作为书信的一种语体,仍然显迹于文人的笔下,流露在“通情报事”的字里行间。希望广大读者,能在此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收获。
本书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Chomsky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对以往语言理论研究的检讨式探索,逐步修正此前提出的生成语法理论;以解释语言的简洁、经济、对称等作为研究的兴趣点,力求阐释他坚信的语言“体系”;同时从生物语言学角度对内在语言的属性进行研究,强调运算的经济性。
本书从空间的角度,运用地理语言学研究方法对湖南新化县地名修辞、禁忌语委婉语、俗语修辞、山歌篇章修辞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总结出了其修辞在语词、语句、语篇各层面的特点及地域成因,从而以新化方言为例论证出了修辞的地域性。
《天津方言研究与调查》是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的的天津方言寻根调查的成果,主要介绍了天津方言寻根调查组在安徽省宿州、灵璧、固镇、蚌埠、凤阳等地进行两次田野调查情况汇总,同时也汇集了课题组成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天津方言研究成果。《天津方言研究与调查》列为天津通史专题研究丛书,其出版对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天津方言研究与调查》是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的的天津方言寻根调查的成果,主要介绍了天津方言寻根调查组在安徽省宿州、灵璧、固镇、蚌埠、凤阳等地进行两次田野调查情况汇总,同时也汇集了课题组成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天津方言研究成果。《天津方言研究与调查》列为天津通史专题研究丛书,其出版对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研究》以“词与意义解说”为切入点,通过《说文解字》相关条目“词与意义解说”的类聚分析,揭示《说文解字》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先民十个方面的深层文化观念意识。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汉字文化学研究的内涵,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湖南的汉语方言相当丰富、复杂,有湘语、赣语、官话、客家话,还有乡话和土话等。湘语是湖南境内主要的方言,它分布地域广阔,使用人口众多,是湖南的主体方言。因为历史的变迁,区划的更动,人口的迁移和人文、地理的差异等原因,湘语内部的差别较大,过去人们通常把湘语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大派,而方言学界则从学术的角度,把湘语分为长益片,即长沙、益阳、湘潭、岳阳、衡阳等地区的方言;娄邵片,即娄底、邵阳、双峰、湘乡等地区的方言;辰溆片,即辰溪、泸溪、溆浦三地的方言,这是比较具体的分法。对湖南境内的官话,学界把它划分为常澧片,即常德、临澧、澧县、桃源等地区的方言;吉永片,即吉首、永顺、古丈、张家界等地区的方言;怀靖片,即怀化、靖州、芷江、麻阳等地区的方言;湘南片,即东安、永州、江永、临武等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