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指称与命题:语法中的语义学原理》是专注于汉语语义问题与语义学基本原理的专著。全书试图用若干概括性的语义语用原则或规律来覆盖多方面的句法语义现象与问题,对汉语句法中涉及的若干重要语义概念进行深层探究,对指称系统、语句的命题意义结构系统进行研究,揭示汉语语义语用的基本策略及组织原则。
本书应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对句法-语义界面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着重探讨了“词汇语义表征”、“映射规则”、“构式语法”、“论元结构的一语习得”、“句法-语义界面和二语习得”等专题。作者的视角较新,又比较熟悉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因而其研究成果对于学界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会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训诂方法新探》首先系统论述了训诂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普遍性原则、共时性原则和本原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将训诂方法分为静态训诂方法和动态训诂方法两大类,具体阐述了12种训诂方法的学术原理、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使训诂方法不仅具有理性的解析,而且富于实践的可操作性,切实帮助读者提高训诂能力,分辨训诂是非,减少训诂失误。《训诂方法新探》列举的大量训诂例证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每一种训诂方法的理解,也可丰富有关疑难词语的知识,订正旧有的错误认识。
《摩梭语常用词句荟萃》采用汉语、汉字注音、国际音标注音、汉语字义以及英文翻译五对照的编排体例,使得本书的阅读群体扩大了,不仅面向摩梭群体,面向各兄弟民族,更面向国际友人。书中图文并茂,集趣味性、实用性、通俗性为一体。
整理出版少数民族语言会话读本,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意义非凡。本书从少数民族语言角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以及风俗习惯,每天一句,每本366句。这是每个少数民族对外宣传的“名片”,有利于我国文化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
语调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是如此微妙:每一位汉语研究者都知道它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可是真正深入地探索过这一问题的学者并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语调本身属于超音段范畴,把握它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跟我们缺乏一种理论方法有关。AlanCruttenden的这本书是西方部全面地探讨语调这一问题的专著,不是仅仅限于英语,而是探讨语调的普遍特征。它展示给我们的是如何在语言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那些抽象的、捉摸不定的语言成分,又如何从那些抽象的、捉摸不定的语言现象中提取理论原则。本书是第二版,距离版的出版虽然已经十多年了,却依然是该领域最基本的参考书。相信每一位读者都将从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启示。
《赣文化通典(方言卷)》是《赣文化通典》丛书系列之方言卷,研究对象是“江西方言”。全书通过对江西方言的各类分类、形成、特点等方面的考察,详细地展现了江西各大方言区域的语言形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是研究江西方言的集大成工作。
《时空决定成败:隐形谈判》主要是围绕“时空掌控”应用技术之一“隐形谈判”技术的有关问题展开阐述,《时空决定成败:隐形谈判》中对隐形谈判的定义、来源、基本技术及应用案例做了具体的展示,作者将其认为最重要的时间、空间环境的能量场作为掌握人及一切的关键因素。
《德宏傣语教程》系统地涵盖了德宏傣语学习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从辅音(声母)、元音(韵母)以及声调的读法和写法入手,发展为词的拼读和拼写,继而逐步转入短语、句子和短文的学习。内容深入浅出,还给每一章节精心设计了全面的拼读和拼写练习,使得德宏傣语初学者能够轻松入门,循序渐进。《德宏傣语教程》涵盖了丰富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配套的拼读、拼写技能练习,起到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是一本德宏傣语初学者不可多得的德宏傣语基础阶段。《德宏傣语教程》适用于德宏傣语学习者、培训班学员。
本书立足于原始的吴音材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在结合中日双方的材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吴音音形层次展开探讨。并将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资料所显示的语音现象进行对比,探讨了吴音层次与六朝南音演变的关系,并试图从时间性和地域性两方面,分析吴音层次对汉语语音史演变的意义以及吴音自身在语音史上的定位。
《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将关中地区的语音分为三个层次:雅言、通语、方音。雅言即人们常说的读书音,以音义反切系统为代表,而唐人音义反切系统基本与《切韵》相同;通语即交际语言,具体表现形式是诗文用韵系统与梵汉对音系统;方音可以通过特殊反切、特殊用韵现象和特殊对音来考求。这三个层次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仔细观察,仍可发现它们各自的一些特点。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很好地解决了不同的材料所反映的音系差异问题。《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思路并且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作者认为律诗的失救现象可能是诗人受方音影响导致的,于是通过统计失律诗歌在拗救位置上的四声分布,发现关中方音平声与上声关系较远,而与去声关系较近,而通语里则是平声与上声调型相近(中唐以后)。这一思路具有求新、创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