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中译本)》是对世界语言中语法形式和结构式单向性变化的最重要总结,是作者十年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中译本)》为读者提供了发现不同语法意义如何原则上相互关联的工具,并且探讨了如何处理一词多义与异形同义现象,以及为什么某些特定的语言形式同时具备词汇功能和语法功能等问题。 本中译本的特色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加了“附注”和“译者注”。“附注”举出语言或方言中平行的语法化过程,使我们了解到同样的一个语法化模式在语言或方言中也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现;“译者注”则对正文中的某些术语进行解释,或者对原著中某些词条在引例或阐释方面的不当进行订正。
二十八平钧玄幽眇,百万余字煌煌巨制,铸就我国部专释一字的专门辞典,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对死亡的认识,填补了我国语言学、社会学、生死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生死大矣。“死”虽一字,但其表述在汉语词汇中最为纷繁多样。全书共收辞条一八条,凡见于古今扁语典籍及近代以来中文报告中的“死亡”同义、近义词语皆在收录之列。释以来中文报刊中的“死亡、同义、近义词语皆在收录之列。释义全面准确、书证翔实严谨、表述生动贴切,充分展示了汉语言和丰富多彩国人五千平生死观的流变。 汉藏语言学大师、中国语言学会原副会长邢公畹行生以89岁高龄亲为作序,给予高度评价。
暂无
《到田野去:语言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践》讲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丰富多彩、文化各异的族群,他们灿烂的思想和珍贵的文明遗产都凝聚于他们的语言之中。异彩纷呈的鲜活语言在中国的山川田野中无处不在。一方面,这些丰富的共时语言矿藏显示着他们在世界语言之林的独特地位;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数千年汇聚而来的浩瀚文献相映成辉。活生生的语言展示着人类思维表达之精巧,也与数千年的语言传统相衔接。但我们不能不关注的是,中国的语言多样性同样在流失。一些弱势语言在经济、文化的巨大压力下已经开始濒危、消亡,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严峻形势。
《汉语的指称与命题:语法中的语义学原理》是专注于汉语语义问题与语义学基本原理的专著。全书试图用若干概括性的语义语用原则或规律来覆盖多方面的句法语义现象与问题,对汉语句法中涉及的若干重要语义概念进行深层探究,对指称系统、语句的命题意义结构系统进行研究,揭示汉语语义语用的基本策略及组织原则。
黎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人创造了丰富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但他们过去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许多的文化遗产没能流传下来。黎文是1956年创制的,共有声母33个,韵母99个,声调符号5个,其中,重叠字母符号声调3个。本教材共48课。既可以用作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民族语教材,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的自学者的自学。完成此课程,学习者可以使用黎语进行交流,可以熟练阅读黎文作品和运用黎文写作。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致力于徽章收藏与研究的心血与结晶。全书收录看顾清末至1978年改革开放约一个世纪的350枚徽章371副图片,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口碑历史,叙述了各个徽章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的故事,诠释了徽章所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汉语双宾语结构句法及其语义的历时研究》,本书全面讨论汉语各个时期双宾语句式的发展状况,对历时汉语双宾语句式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揭示了历时汉语双宾语的共性格个性特点,可以为现代汉语、方言、语言学理论界从事相关课题研究提供语言本体、跨方言、跨语言类型等方面研究成果,有具有类型学和汉语史上双重价值。
本书重点剖析沃尔特 翁关于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系统阐述了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理论和各种手术方法。包括各种皮片、皮瓣、组织移植,瘢痕与瘢痕疙瘩处理,表浅肿瘤的手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整形外科内镜技术,头皮及颅骨的整复手术,眼、耳、鼻、唇、手、躯干、下肢、外生殖器、肛周等畸形和缺损的整形修复,美容外科手术,烧伤清创、植皮修复、截肢手术及特殊烧伤处理等。以常见经典手术为主,也介绍了较成熟的新开展的手术。对各种手术按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麻醉与体位、手术步骤、术中注意要点、术后处理和主要并发症等进行详细阐述,并配以精细的局部解剖图和手术操作图。作者以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主,同时参考外文献,较全面地反映了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的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适于各级整形外科、烧伤
慧苑《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是今存V一的单经音义,约成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 ,约八十余年后为慧琳音义收録。慧苑书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的难字僻词注音释义。慧苑通晓梵文唐言,精通音韵训诂,他广引内、外典籍,其注音释义具有文字、音韵、训诂、辞书等多方面的价值。《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校注》对慧琳和慧苑的异文进行了分析,对学者了解慧琳和慧苑语音系统提供了材料;书稿对梵文译音成分注明梵文源词的拉丁文转写,找不到源词的也加以说明;对慧苑引文进行了校勘;并且标注了异体字、俗字、古今字等信息,读者还可以管窥汉字发展源流。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读者应该是具有基本的汉语语言知识的人,包括有志于钻研汉语语法的大学生、攻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的研究生、从事汉语语法教学的中外学者。《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编写目的是扩大读者的眼界,加深他们对汉语语法的认识,以利于理解和分析。通常认为,描写语法是断代的,而非历代的;系统的,而非局部的;记述的,而非解释的。我们是遵循这样的框架来进行编写的。
胡壮麟编著的这本《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谈的是语篇研究,而且主要谈其一个方面: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语言既然分为不同层次,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自当在不同层次有所反映。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模式偏重于语言内部,尤其是词汇句法层的体现过程。本书除保留这些基本观点外,试图把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主位―述位理论、信息理论、语境理论,以及语用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进来,在更大范围内探索语篇衔接连贯的种种手段和原因。
本书共收录了12794个汉字(其中繁体字1200多个,异体字1130多字),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词语以及新词新语20万多词条。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读者应该是具有基本的汉语语言知识的人,包括有志于钻研汉语语法的大学生、攻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的研究生、从事汉语语法教学的中外学者。《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编写目的是扩大读者的眼界,加深他们对汉语语法的认识,以利于理解和分析。通常认为,描写语法是断代的,而非历代的;系统的,而非局部的;记述的,而非解释的。我们是遵循这样的框架来进行编写的。
本工具书紧扣《彝汉词汇》(四川省民委彝语文工作组和凉山州语言文字指导委员会,1978)和《彝汉字典》(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选词6200条左右,加上四音格词(300多条)和三音节重叠词(100多条)作为二级条目,共收入彝语词汇约6600多条汉语、英语释义是在广泛征询、语境释义和对话观察的基础上写成释项中提供了彝语拼音读音、国际音标读音、词性、汉义、英义、反义词、四音格词、三音节重叠词等项目。 本工具书主要为学习汉语和英语的彝族、外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以及彝区发展工作者而编写。书中选词具有使用频率高、搭配能力强等特点。全书简明实用、查阅方便、功能较全、版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第3册)》以特殊的表栏形式概要地荟集迄今古文字研究者对古文字的考释意见,有别于其他全文收录或部分截录式的集成类古文字工具书,将历代古文字大家对古文字的隶定、考释的核心成果加以浓缩,便于读者在迅捷了解相关古文字的考释成果,是一部古文字非常简便实用和重要的工具书。《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第3册)》为第三册。
《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研究汉语中的100个核心词,通过广泛调查历史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资料,理清这100个核心词的历史演变线索及方言分布情况,为读者提供有关每个词的详细资料。在充分占有材料、详尽准确描写的基础上,探讨核心词历时演变的客观规律。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总论”,概述汉语核心词研究的相关问题及本书的主要结论。下编“分论”,分词类逐个描述汉语100个核心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情况,每个词条包括音、形、义、词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历时演变、方言差异、小结诸项,其中历时演变和方言差异是研究的重点。本书还有三个附录:分别是6篇关于核心词演变的论文、100核心词历时演变简表和100核心词方言分布简表。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读者应该是具有基本的汉语语言知识的人,包括有志于钻研汉语语法的大学生、攻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的研究生、从事汉语语法教学的中外学者。《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编写目的是扩大读者的眼界,加深他们对汉语语法的认识,以利于理解和分析。通常认为,描写语法是断代的,而非历代的;系统的,而非局部的;记述的,而非解释的。我们是遵循这样的框架来进行编写的。 现代汉语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包括各地方言,狭义的指全国通用的语言,即普通话。我们指的是后者。 系统的描写要求说明语言中大小单位的特点以及各种结构之间的联系。《现代汉语描写语法》采取的是分专题论述的方式。每个专题自成系统,综合起来是整个语言的语法系统。这样安排多少带有“语法手册”的性质,便于读者根据需求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