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中译本)》是对世界语言中语法形式和结构式单向性变化的最重要总结,是作者十年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中译本)》为读者提供了发现不同语法意义如何原则上相互关联的工具,并且探讨了如何处理一词多义与异形同义现象,以及为什么某些特定的语言形式同时具备词汇功能和语法功能等问题。 本中译本的特色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加了“附注”和“译者注”。“附注”举出语言或方言中平行的语法化过程,使我们了解到同样的一个语法化模式在语言或方言中也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现;“译者注”则对正文中的某些术语进行解释,或者对原著中某些词条在引例或阐释方面的不当进行订正。
二十八平钧玄幽眇,百万余字煌煌巨制,铸就我国部专释一字的专门辞典,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对死亡的认识,填补了我国语言学、社会学、生死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生死大矣。“死”虽一字,但其表述在汉语词汇中最为纷繁多样。全书共收辞条一八条,凡见于古今扁语典籍及近代以来中文报告中的“死亡”同义、近义词语皆在收录之列。释以来中文报刊中的“死亡、同义、近义词语皆在收录之列。释义全面准确、书证翔实严谨、表述生动贴切,充分展示了汉语言和丰富多彩国人五千平生死观的流变。 汉藏语言学大师、中国语言学会原副会长邢公畹行生以89岁高龄亲为作序,给予高度评价。
暂无
《到田野去:语言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践》讲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丰富多彩、文化各异的族群,他们灿烂的思想和珍贵的文明遗产都凝聚于他们的语言之中。异彩纷呈的鲜活语言在中国的山川田野中无处不在。一方面,这些丰富的共时语言矿藏显示着他们在世界语言之林的独特地位;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数千年汇聚而来的浩瀚文献相映成辉。活生生的语言展示着人类思维表达之精巧,也与数千年的语言传统相衔接。但我们不能不关注的是,中国的语言多样性同样在流失。一些弱势语言在经济、文化的巨大压力下已经开始濒危、消亡,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严峻形势。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作者曾荣获中国辞书学会“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以考源求实为重点,“源”“流”并重,对汉语成语的词义、词形、用法在历代文献中的演变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梳理。全书共收主条、次主条、副条及部分成语缩略语形式总计逾五万条。主词条中先引语源书证,并释义;后对历代文献中的不同词形分做次主条及副条列出,并引书证;对于成语的古义、今义,本义、比喻义等做分别义项处理。
《古文字研究(第30辑)》收录了中外百余作者的一百一十篇左右的论文,内容涉及对容庚先生的学术研究、甲骨文相关问题的探讨、金文相关问题的探索、战国文字的研究,与古文字研究相关学术问题如上古语音、词义、古书传抄、文字对读、文字简化等等。
《汉藏英常用新词语图解词典增补版》由慈诚罗珠主编
广东是汉语方言较多而且复杂的省份。汉语七大方言中的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以广东为大本营,而属闽方言的潮汕话在广东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粤方言分布在广东的中部、西部以及广西的东南部;《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与普通话对照词典》客家话以梅县为代表。
沈国威编著的《新尔雅:附解题索引》一书由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先生整理编著。《新尔雅》是清末民初时期由留日中国学生所编写的新语词典,主要收录西洋的人文、自然科学新概念、术语,当时这些新词汇大多数来自日语借词,因此这部词典是研究日语借词在中国的容受选择普及过程的重要文献资料。本书将这部词典影印出版,并解题及索引,大大方便了学者的研究查阅。
本书为李亚农先生1937年来沪,在法国人举办的孔德图书馆从事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撰写了《铁云藏龟零拾》《殷契摭佚》《殷契摭佚续编》《金文研究》等4本高质量著作的合集。图书增加了李亚农先生学术成果初编以及“他人研究李亚农及其成果”文献目录初编,为研究李亚农先生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