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与图片,对西方博物馆中的展陈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其中包括基本设计理念与具体的实现手段,尤其在“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这一艺术创作的瓶颈问题上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本书既是一本艺术与设计类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一本了解西方文化的有趣读物。 作者简介:于海勃,场景设计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特聘客座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自1990年始,长期在英美两国多所大学教授场景设计,并从事一线的设计实践。其二百余个设计作品涉及舞台设计、影视美术、大型活动及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多个领域。2018年被美国加州大学授予荣休教授,现长期定居并往返于北京和拉斯维加斯两地。
《旧闻记者》出自他独具个性的创意──在二零零五年的每一周同步阅读六十年前(一九四五年)的旧报,并随时写下他的“非典型札记”。他在报章开辟的“旧闻记者”专栏,受到香港和内地读者的欢迎。这是“旧闻专栏”的一个结集,五十篇短文,各附旧报原件,生动有味。对传媒人士,它也是重要却不沉重的“另类新闻史”。为香港读者所熟识的《唐山大地震》作者钱钢,被称为"非典型传媒人"。他用文学和历史的眼光看现实,又常用新闻的笔触写文史。
《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样——也从未有人像托马斯·霍文那样对它进行管理,进行变革:从“诱捕”重要的捐赠人,到跨越国界偷运古代珍宝;从与有势力的古董商达成秘密协议,到与对手周旋;从举办“图坦卡蒙王”等大展,到赢得委拉斯开兹的惊世杰作。在担任馆长的10年间,霍文使大都会博物馆从睡梦中惊醒,将其转变成美国最有活力的文化机构。
《明日之人居:吴良镛选集》收录近一两年的几篇重要的有关人居科学的学术文章,分别是:《明日之人居》、《学术前沿议人居》、《科学发展议人居》、《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科学》、《城市文化与人居建设研究》、《人居环境与审美文化》等,全面探讨人居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甄朔南博物馆学文集(续)》内容仍分为三部分:部分是博物馆学的理念与实务;第二部分是有关博物馆的学术活动;第三部分是与博物馆特别是与自然历史博物馆有关的科学史。为了反映博物馆的动态与发展,、二部分文章的排列是按文章发表年代的先后,即把年代距离2008年最近的文章放在前面,把相对来说距2008年较远的依次放在后面。这样,年代最近的文章发表在2008年,年代最远的一篇发表在1957年,时间的跨度正好超过半个世纪。
《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样——也从未有人像托马斯·霍文那样对它进行管理,进行变革:从“诱捕”重要的捐赠人,到跨越国界偷运古代珍宝;从与有势力的古董商达成秘密协议,到与对手周旋;从举办“图坦卡蒙王”等大展,到赢得委拉斯开兹的惊世杰作。在担任馆长的10年间,霍文使大都会博物馆从睡梦中惊醒,将其转变成美国最有活力的文化机构。
李海珉编著的《南社书坛点将录》从1180多位南社社员中选择了75位书家,收集了500多件书法作品,先总论南社书法,接着分别以南社书法大家、南社书法家、南社善书者(上)和南社善书者(下)四个部分,对南社成员的书法作出介绍及评析,由于南社善书者人数较多,故而分为上下两章。本书对每位南社书家的论述,先列人物小传,再作评论或鉴赏。对的书法家,评判他们对书坛的贡献;对一般的书家,鉴赏他们书法的渊源、师承和特色。本书分析书法,不仅仅注重其艺术。更注重其所书内容。南社的书家,多有积极用世之心,他们的书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珍贵史料,产生了积极影响。
赵少咸的小学成就举世嘱目,但呈现给世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著述因为战乱、“文0革”等多未能面世。经过多方努力寻找、整理,推出《赵少咸文集》,包括《经典释文集说附笺残卷》《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校记》《诗韵谱》《手批古书疑义举例》《赵少咸论文集》等。该书稿则是对故宫博物院所藏王仁昫《切韵》所作的校勘。
本书以35岁以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的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研究为主,描述过去二十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的过程,分析上述过程中青少年发展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文化与制度层面的原因,并揭示、探讨当前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和服务青少年发展的政策建议。
《易中天文集2:学术卷》易中天先生的《艺术人类学》,在当今外众多的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作者首次表明,史前艺术的奥秘并不只是包藏在那早已不留痕迹地消失了的史前人类的一闪念中,也不只是封闭在那重见天日而沉默不语的石斧、陶罐和洞穴壁画中,而且还沉睡在我们自己心里,它就是人们自己的奥秘、一般艺术的奥秘,即“人”的奥秘。对史前艺术的陌生感,无非是对我们自己的潜伏着的、已被遗忘了的本质力量的陌生感而已。
《解文说字:识字锦囊》内容以“汉字源流”为主线,分三个层次七个部分:一层次阐述了汉字的产生和构造理论,第二层次解析了1815格甲骨文,第三层次阐述了汉字由产生到符号化的演进历程。
高拱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为推动明代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者是高拱研究的专家岳天雷,致力于高拱的研究达二十余年。《高拱研究文集》是一本论文集,收录论文32篇,对高拱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改革事功、治边功绩,著作版本等作了全面发掘和系统研究,还原了高拱的历史真相,肯定了高拱的历史地位,凸显了高拱思想的现代价值,《高拱研究文集》是高拱研究的一部力作。 n
黄道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全书约55万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收录了黄道革命生涯中创作的评论、散文、诗歌、信函等,中编黄道生前亲友的追忆和怀念文章,下编为研究黄道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的文章。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梅维恒内陆欧亚研究文选》所收12篇论文略依时代和主题排列。1~3篇主要涉及新疆青铜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和上古时期中西交通,包括吐火罗问题。4~6篇为语言学论文,特别关注汉语语言史与梵语和佛教的关系。7~11篇均与敦煌吐鲁番学相关,对唐五代变文的研究是其重点,还讨论了《心经》诸本与《西游记》的关系。2篇是与语言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梅祖麟教授合撰,讨论近体诗与梵文诗律的关系,对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作了深入分析,是继陈寅恪先生名作《四声三问》之后的一篇精心杰作。除上述12篇外,梅氏于2010年写成长文《近三十年来北美中国语言研究的进展》,涉及汉语与内陆欧亚语言关系的研究情况,《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梅维恒内陆欧亚研究文选》由其学生、密歇根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杨继东博士和匹兹堡大学博士
自然是构建的,而不是发现的——正如真相是制造的,而不是找到的——这一思想正是最近科学史学术界的主要基调。追溯文化中科学的性别化根源,《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关于猿与猴的科学研究在这一传统中可以说是的学术成果。她仔细研究了出版物、论文、通信以及灵长类研究考察和制度的历史,揭示了现有社会关系起源的历史构建——种族、性别和阶级的自然化。贯穿《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她分析了自然创造、现存有机体和赛博格(计算机控制的有机体:包含有机物和技术成分的系统)的原因、叙述和故事。她还批判地把免疫系统看做是一种信息系统,并指出我们的文化假设是多么深入地渗透进所谓价值中立的医学研究中。在其中一些文章中,她探讨并发展了现有的女权主义学术参考中争议性的术语;通过映射“自然”
19世纪下半叶,不少国家的最著名的博物馆兴建。史蒂芬·康恩在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相关研究中指出,有着纯粹知识爱好的美国人,坚信自己有能力荟集、建构和展示整个世界的知识,由此他们兴建那些最著名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与美国的智识生活(1876-1926)》中,康恩告诉我们,博物馆是如何使不同的学术领域有了明确的界定,它们是如何在当时的美国智识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
《社会性别与社会读本》从女权主义与社会性别对社会与知识生产的影响、女权主义的去中心化、酷儿问题、全球化等角度呈现女权主义学术不断延展的关注领域,并对“社会建构”这一经典的女权主义命题进行重新思考。
一、工作方针及原则;二、新闻出版管理;三、文化市场管理;四、广播电视管理;五、文化案件办理;六、文化产品进口及运输管理;七、网络信息文化管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钦州市县镇概况》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情书,它的出版正当其时。该书系统介绍了钦州市县镇的历史沿革、经济特点以及人文风情,全面地反映了钦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丰富翔实的内容和资料,为我们认真总结和把握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创新。推进富民强市,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还可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为投资者在钦州的创业投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神圣几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宇宙法则》通过对几何学从古到今的研究,追溯世界的起源,探索几何学、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千丝万缕。神圣又神秘的几何学,揭示了西方的创世故事及其丰富的人文哲学思想。全书配有大量瑰丽的彩绘几何图,覆盖古今历史经典的图形图案及数字。充分展现了几何庄严的美和宇宙间神秘的自然法则,体现宗教、哲学、神话、天文等不同领域博大精深的智慧。
高拱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为推动明代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者是高拱研究的专家岳天雷,致力于高拱的研究达二十余年。《高拱研究文集》是一本论文集,收录论文32篇,对高拱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改革事功、治边功绩,著作版本等作了全面发掘和系统研究,还原了高拱的历史真相,肯定了高拱的历史地位,凸显了高拱思想的现代价值,《高拱研究文集》是高拱研究的一部力作。 n
赵少咸的小学成就举世嘱目,但呈现给世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著述因为战乱、“文0革”等多未能面世。经过多方努力寻找、整理,推出《赵少咸文集》,包括《经典释文集说附笺残卷》《诗韵谱》《手批古书疑义举例》《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校记》《韵书校记五种》《古今切语表》《赵少咸论文集》等七种作品。《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校记》则对《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进行了详细的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