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是一个敏于思考的艺术家,他的思维所具有的前瞻性以及艺术的探索性,导致与时代的冲突,衍生出他悲壮的人生际遇。作为艺术家生活轨迹和思考纹路的记录与敞露,这些文字折射出社会风云激荡下的人生抗争和无奈,闪烁着理性与人道与艺术智慧的火花,代表那个时代最有价值的思想光华之一,照亮和启迪同行人与后来者。 本书除石鲁在延安整风时期的思想自传外,大部分由石鲁家属提供石鲁手稿真迹影印成册,包括石鲁的文章、诗词、杂记、剧本等,很多是发表的文字,生动展现了石鲁的思想感情,是石鲁社会理想、人生观、文化修养、艺术观念的进一步披露,是石鲁思想文献的原生态表白,是研究石鲁原始资料,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石鲁作品和人格的认识和理解,也是考察石鲁与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独特和典型的思想田野标本。
本书以35岁以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的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研究为主,描述过去二十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的过程,分析上述过程中青少年发展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文化与制度层面的原因,并揭示、探讨当前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和服务青少年发展的政策建议。
《思勉文库:钟泰学术文集》是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持的《思勉文库》的一个部分,由于条件等限制,这里收入的只是钟泰先生著述的部分内容;由于时间的限定,编选工作较匆忙,定有不少疏误,有待来日改正。
《域外汉籍与宋代文学研究》分为三辑,辑《域外遗珍:域外汉籍中所见的宋代文学新文献》,第二辑《域外受容:宋代文学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第三辑《域外版本:宋代文学典籍的域外版本及其价值》。本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域外汉籍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具有课题新、材料新、视角新等学术价值。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藏品的保护和陈列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在认清变化机理并提出解决办法前,建立预防性的保护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以此为目的,本书前三章论述了博物馆中光、湿度和空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害以及预防措施。该部分内容论述翔实,通过列举大量实际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博物馆学中庞杂的理论,解释了各种仪器和系统的操作与维护办法,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作为博物馆保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后三章依据对博物馆中光、湿度和空气污染研究的大量文献,进一步论述了的研究进展。 本书适合保护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以“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域外汉籍研究三阶段”为导言,概括作者对东亚研究三阶段的划分,并提出三位一体的研究设想。以下共分四编:编总论,综述作者对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第二编到第四编是具体的个案研究。附录为本书韩文版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的续篇,但是将探讨范围由中国扩展到东亚,研究的对象由归纳提炼古人的批评方法转移到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若干个案研究付诸实践。
《第三代学人自选集(辑):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学反思、宗法农民与社会主义民主革命、社会文化观与农民文化论、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当代农民研究中的“恰亚诺夫主义”《农民、政治与革命》中译序、农史新证、后期大西军营庄制度初探、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析之一等。
《马一浮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选录了马一浮先生撰著于1949年以前的代表作,以展示其主要的儒学思想。全书分六大部分:部分选录《泰和宜山会语》中的全篇二卷,了解其“六艺论”思想体系的架构和要旨。第二部分选录《复性书院讲录》中的四卷,为作者对群经大义的具体阐释。第三部分选录《尔雅台答问》的《初编》与《续编》,舍其《补编》,为作者对问学者的答问和点拨之语。第四部分收录《寒江雁影录》一卷,是作者与有关人员商讨筹备复性书院事宜之书信。第五部分选录《马一浮全集文集》之《序?跋?启》一卷和《记传铭赞》一卷。第六部分选收《蠲戏斋杂著》。书末《马一浮先生年谱简编》为丁敬涵原著、本卷编者校订。
应邀作序,往往不易,或浮光掠影、言之无物,或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先生为故友新朋的著述作序,皆敬慎为之,投入极大心力,先细读全稿把握作者的整体意向,再就原著旨趣加以伸引发挥,从不同角度贡献研究心得,从而达到一种论学会友、同声相应、有所推阐的作序效用,展现出深厚的学养和真诚的良知。
《旧闻记者》出自他独具个性的创意──在二零零五年的每一周同步阅读六十年前(一九四五年)的旧报,并随时写下他的“非典型札记”。他在报章开辟的“旧闻记者”专栏,受到香港和内地读者的欢迎。这是“旧闻专栏”的一个结集,五十篇短文,各附旧报原件,生动有味。对传媒人士,它也是重要却不沉重的“另类新闻史”。为香港读者所熟识的《唐山大地震》作者钱钢,被称为"非典型传媒人"。他用文学和历史的眼光看现实,又常用新闻的笔触写文史。
《域外汉籍与宋代文学研究》分为三辑,辑《域外遗珍:域外汉籍中所见的宋代文学新文献》,第二辑《域外受容:宋代文学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第三辑《域外版本:宋代文学典籍的域外版本及其价值》。本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域外汉籍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具有课题新、材料新、视角新等学术价值。
本书选取40余个近年建成的知名建筑师的博物馆项目,简明勾勒出建设背景,阐释设计所解决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影响,同时配有大量实景照片、设计图纸、概念草图等加以说明。这些匠心独具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新时代博览建筑的设计美学思想以及对功能的清晰表达,从中亦能体会到建筑师及其设计团队精益求精、审慎思考的工作精神。
应邀作序,往往不易,或浮光掠影、言之无物,或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先生为故友新朋的著述作序,皆敬慎为之,投入极大心力,先细读全稿把握作者的整体意向,再就原著旨趣加以伸引发挥,从不同角度贡献研究心得,从而达到一种论学会友、同声相应、有所推阐的作序效用,展现出深厚的学养和真诚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