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生死爱欲》不是传记,虽则它大体上遵循着福柯的生命足迹。它也不是关于福柯著作的综述,尽管它的确对福柯的大量作品作了诠释。它毋宁是在叙述一个奋斗的人生,这种奋斗旨在实践尼采的箴言: 成为自己 。
《历史的观念译丛: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是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这本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小书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等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们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这些“哲学家”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中世纪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本书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轰动,被《美国历史评论》誉为20世纪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在传统形而上学以及本体论神学之中,身体还并没有自己的语言,如何让身体表达自身,让身体以身体的方式言说自身,回应尼采让生命返回大地的召唤,20世纪西方思想开始了艰难的冒险。 《身体——从感发性、生命技术到元素性》试图从身体的感受性出发,展开自身感发、它异感发与无感之感的结构。同时,通过身体的现象学重新思考身体与意识的关系,通过技术的历史生成展现身体的外在代具性,通过身体的欲望展布思考身体的谱系学,以及通过身体与自然的元素性的关系展开了身体的不同面相。《身体》的书写本身也体现出身体感,即试图让身体的诸多器官,口、耳、手以及乳房等,来表达自身的生命形式。
本书以作者独有的学术领悟,将维特根斯坦这样一个仅有的具有两种哲学体系的哲学大家的思想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题解读。是极好的分析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观点和体系的辅导性读物,也是开创了对经典文本阅读评点的新的形式。
《分析哲学的起源》阐述了逻辑学和现象学的互相影响,即弗雷格和胡赛而等人思想间的互相作用,从而论证了德语世界对语言转向的影响,并通过这一历史过程探讨了思维、语言和逻辑的关系。本书对分析哲学的起源提出了读到的见解,认为分析哲学主要来自德语国家,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英美的产物。同时,该书还从逻辑的角度提出了对哲学和哲学研究的看法。
本书采用纵向研究法,按照历史顺序就某位思想家或某本著作加以剖析。如此编写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部分的好处是:使读者对心理学思想的发展有明确的历史线索,对某一思想家或某一著作的心理学思想有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在剖析某一思想家或某一著作的心理学思想时,以其普通心理思想为主,也论及其教育心理思想,而对其他的心理学思想则以篇幅所限而割爱。编写的体例一般是: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知虑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志意心理思想,智能心理思想,性习心理思想,教育心理思想。当然,并非每一位思想家或每一本著作的心理学思想都是如此全面而系统的。
人为什么一激动就爱说脏话?一个人天生就有五万个概念吗?新的词语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怎样流行起来的?为什么人们总是不爱直截了当地说话?一个人的名字对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语言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语言传递信息、游说他人。语言反映了我们对现实的领悟,不仅如此,它还是我们留在他人心目中的活生生的印象,是把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史蒂芬·平克的《思想本质》将深刻地改变你对语言的看法。平克在这本书中分析了词语的真zheng含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它们;展示了我们如何用空间和运动来隐喻 抽象的概念,并揭示了进化历史塑造的人类思想的 深层次结构;还探讨了语言对情感的影响,并向我们展示了语言的全部力量。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是多么刺激和有趣。 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蕴含了
本书的一大优势就是作者。津巴多教授的名字会出现在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科书中,他对于心理学研究贡献是巨大的。而且津巴多还讲述了自己在斯坦福读研究生时的一些有趣研究经历。并且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于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无疑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本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参与性强。你可以看到,厚厚的一本书可以浓缩为几十个问答,即“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章末尾的“书籍和视频资料”这部分,虽然书中列出的书籍学生不太容易读到,但是列出的大部分影片还是能够找到的。所以,在阅读这本教材的一大乐趣就是按图索骥,观看作者的一些电影。这些电影不但精彩,而且与相关章节的主题丝丝入扣。看电影学心理学一定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
狄尔泰的生命释义学标志着德国哲学不同于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影响着二十世纪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释义学。研究狄尔泰的生命释义学可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现代德国哲学的内在脉络。
《学会快乐》告诉我们:快乐不在于外在环境,而是一种来自内在的能力、一种生存态度,每个人都拥有快乐的潜能。虽然人生外在的痛苦无法避免,但快乐可以内部求得通过心智的训练,就可以改变脑部的结构。在本书中,他巧妙地结合科学、哲学和佛学智慧,揭示了痛苦和快乐的根源,告诉我们用哪些方法处理负面情绪,开发并培育快乐的能力,从而达到稳定的幸福快乐。
张积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语言学与民族心理学。他擅长用实验法研究语言心理、文化心理与民族心理,对心理学理论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贯主张用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实验研究,然后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发展心理学理论。本书是他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荟萃,包括四编:第一编是心理学史篇,汇集了他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心理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编是认知篇,汇集了部分关于认知的理论文章;第三编是语言篇,汇集了2016年以来心理语言学方面的理论文章;第四编是民族文化篇,汇集了他关于民族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文章。阅读本书,既可以掌握广泛的心理学知识,也可以领略先生的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力,还可以体会先生做学问的独到思路。
《福柯在中国》是2014年11月举办的纪念福柯逝世30周年讨论会“福柯在中国”的最终成果。它是对纪念会议的严肃记录, 也是一个有关福柯的褶子。与会者以福柯理论研究领域中青年学者为主,论文针对福柯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和艺术等各领域的主张和成果展开。这些论文可能并非对福柯的准确还原,但体现了中国人此时此刻对福柯的特殊理解。它们集合在一起,好奇心、激情和知识友谊也聚集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福柯到中国的漫长理论旅行(而且注定会一直旅行下去)的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