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医学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影响,可概括为“西教”→“西学”→“近代化”的历史与逻辑:由于传教士充当了西方文明载体的角色,在传教过程中,把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到了中国,引起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变迁。许多中国人是通过认识西方医学,才认识西方文明的;也是通过接受西方医学,才接受西方文明的。因此可以说,近代教会医学催生了中国医学现代化,中国医学现代化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教会医学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论丛》研究的对象为“教会医学”、“中国社会变迁”。研究内容是在对近代“教会医学的发展演变”、“教会医学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等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重点探讨“教会医学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
本书采用纵向研究法,按照历史顺序就某位思想家或某本著作加以剖析。如此编写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部分的好处是:使读者对心理学思想的发展有明确的历史线索,对某一思想家或某一著作的心理学思想有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在剖析某一思想家或某一著作的心理学思想时,以其普通心理思想为主,也论及其教育心理思想,而对其他的心理学思想则以篇幅所限而割爱。编写的体例一般是: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知虑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志意心理思想,智能心理思想,性习心理思想,教育心理思想。当然,并非每一位思想家或每一本著作的心理学思想都是如此全面而系统的。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是活跃于西方心理学领域的一股重要学术思潮。它是后现代心理学的元理论基础。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主要有三种形态:(1)后现代的社会建构论,亦称激进的社会建构论。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格根为主要代表,主要特征是完全否认心理现象的实在特性,认为所谓的意识、心理仅仅是一种社会建构;(2)实在论的社会建构论,以英国心理学家黑尔为主要代表,其特色为话语心理学和后结构主义倾向;(3)修辞——反应的社会建构论,以肖特为主要代表,强调语言的修辞和反应特性。本书从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得以建构起来的社会、历史、文化、学科背景出发,对其理论内核的自我理论,以及其整体逻辑架构、所倡导的研究方法以及当前学术界有关的争论作多层面的综合性研究。
《医患沟通艺术/全国首套牙医接诊示范性教程》是首套面向口腔从业人员,系统讲解口腔医患交流沟通工具图书,经过作者16年的从业经验积淀,从口腔服务从业人员意识,礼貌用语,规范服务流程,医患沟通期间如何科学合理的阐述起到融合医患关系的角度,阐述医患沟通的技巧和要领,是一本提高口腔从业人员素质,打造品质医疗服务,实现医患和谐沟通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丛书。
《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当前医疗决策的核心问题,即很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由该领域的专家撰写,为当今医疗和卫生行政管理领域争议多的话题提供了实践中和临床上的指导。
在世纪之交,新兴的积极心理运动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心理学家们不再仅仅关注“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让人达到状态,怎样培养和充分开发人的潜能。管理学家路桑斯教授敏锐地捕捉到心理学的这一进步,创造性地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延展到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领域,并进一步提出“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旨在从根本上打造人的竞争优势。以信心、希望、乐观和韧性为核心的心理资本,这是在当今工作场所中,能被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进而能提升绩效的能力。今天,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世界是平的,体力、财力、技术已逐渐不再成为障碍,大家都要追求优秀和,那么优势从何而来?决定成败的关键就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成长与
《人的神经类型研究:80-8神经类型测验量表法》汇集了笔者30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人的神经类型研究:80-8神经类型测验量表法》不仅介绍了有关神经类型研究的基本理论,而且,重点阐述了作者原创设计、编制的“80-8神经类型测验量表法”的设计机理、测验方法及多年来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人的神经类型研究:80-8神经类型测验量表法》内容丰富、新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从事教育、心理、卫生、体育、国防、航天、航空、人事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在简单地解释了整合式方法后,讲述了怎样将它运用到灵性领域。本书运用整合式方法解决灵性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灵性,灵性存在的证据,灵性发展的阶段,冥想或者静观的作用等,帮助灵性方法融入现代和后现代的世界当中;同时也指明了现存的不同灵性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我们的灵魂获得重生,感受生命的自由和圆满,觉察到当下的真我,接纳整个宇宙的灵性。
意识问题在当代哲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也属于这个世纪人类想要攻克的科学难关之一。目前主流意识研究领域存在着两条相互独立的道路:心灵哲学研究道路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道路。但是,一般认为,当代绝大多数关注意识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持有如下基本信念:意识与脑神经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当代关于意识的争论可以聚焦到如下两个关键问题上来:意识与脑神经活动的关系如何?意识产生时,与之相应的特定脑神经活动的具体机制如何?宽泛地说,哲学家更关心前一个问题,而科学家更关心后一个问题。《意识研究》一书对当前关于意识的心灵哲学研究道路和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这两条道路分别进行了考察,论析了各自研究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归结出了困扰当前意识研究的三大困难(非分析性困难、非还原性困难、主体性/
《统计信号处理: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基本掌握现代统计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结合临床研究与应用,利用信号处理手段解决医学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全书共分为10章,包括:绪论,常见的医学信号及其检测,信号与非线性信号分析基础,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信号的相关函数估计与功率谱估计,维纳滤波与卡尔曼滤波,自适应滤波及其应用,非平稳生物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非高斯生物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应用实例。 《统计信号处理: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适合用作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或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供相关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为哈尔滨工业动漫特色专业的系列。作者把心理学及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接受美学的基本思想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理论体系,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原理指导思考、研究和艺术实践。
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上下)》作者的初计划里,作者打算尽作者所能系统地表述心理学。为此,作者坚持一种主张,该主张对有些读者来说似乎显得有点迂腐。作者所谓的主张并非意指完整性,而是意指一致性。作者想表明这些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及揭示这些解决办法留下的欠缺等等,把顺序(order)引入由现代心理学所发现的大量事实。作者意欲表达的心理学体系不是一种已经完成了的体系,而是一种正在构建的体系,一种处于生长状态的体系。根据这一观点,作者划分领域,选择材料。作者的陈述尽管冗长,但仍省略了大量的事实,它们中有许多肯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虽然每一个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任意的,并有赖于选择者,但是某种选择仍是必要的。作者试图根据材料对作者的计划所作的贡献来选择作者所需要的材料。作者收集
本书共分八章,先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开始讲起,一直到十七至十九世纪荷兰和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还介绍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其间,具体介绍了各学派的不同心理学理论,如日内瓦学派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完行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供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这是作者历时八年的抗郁心得精髓,提出了对抑郁的完整认知框架,充满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将对深受煎熬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心理救助起到积极作用。全书分三个部分:思维现场--独特深邃的抗郁总结;观察现场--和抑郁症患者零距离接触;生活现场--不为人知的人生历程通过镜头建立对世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