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有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就意味着一场巨大灾难的降临。因为孤独症的康复,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依赖。有效的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康复训练。ABA的全称是appliedbehavioranalysis,译为应用行为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是,有关ABA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国外的译本,性强,加上表达上有中西文化的差异,难以为绝大部分家长所吸收。《ABA改变孤独症》是杜佳楣老师以自己训练煊煊及其他孤独症儿童的实践经历为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而成的一本书。其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了ABA的三段论对康复训练的指导意义,地介绍了ABA的基本原理,针对性地介绍了ABA行为改变技术的具体运用方法。本书可以帮助更多的家长真正的了解到ABA,从而孤独症的康复训练中更好地运用ABA。
本书由香港城市大学何敏贤教授等人基于多年实践撰写而成,介绍正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存香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正向特质(优点与长处)、正向思维(乐观与希望)、正向感知(感恩与品味)的测量和练习方法,帮助个体从逆境中复原并走向更好的未来,获得更快乐、更有意义的人生。本书的特色,就是依照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对正向心理学中有关理论、观点及方法进行了文化调整,使其更符合华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从1946年到1949年,维特根斯坦开始研究心理学哲学,《同文馆·涂纪亮哲学译著选:心理学哲学评论》主要涵盖了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本书中,维特根斯坦考察了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如期望、感觉、想象、知道如何遵守规则、对其他人的感觉知识等等,对现象学中所强调的“意识向度”等内容作出了回应。
本书共分八章,先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开始讲起,一直到十七至十九世纪荷兰和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还介绍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其间,具体介绍了各学派的不同心理学理论,如日内瓦学派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完行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供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在这本西方哲学人类学名著中,德国哲学家阿诺德·盖伦以社会学和生物学为基础,性地提出了一套社会心理学理论,并把他的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当前社会,透彻分析了人类当前所处的立场。他认为,以往几千年的传统社会是一种稳态的农业社会,具有各种各样的稳定制度,但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类告别了那种宁静的常规社会,打破了那种稳定的制度,步入了一个节奏快、变化大的现代社会,而人类的精神、思想、伦理等都将在这种未定型的社会中被迫迎接这一巨大挑战。人类在挑战这一巨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冲突,因此也产生了各种心灵危机。现代文明的内在矛盾及其所造成的人类心理失调,并不是人类文明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危机,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坐标系的危机。 对于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期待任何一部著作能够给出最后的回答,
约翰·R·塞尔编著的《心灵的再发现(中文修订版)》对当代心灵哲学的唯物论传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批判,但是同时也反对二元论。作者提出:意识是主要的心智现象,它是内在的、定性的、主观的、人称本体论的,不能够还原为物理现象。但是正如液态是水的特征,意识也是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的特征,因此和我们的科学世界观并没有冲突。《心灵的再发现(中文修订版)》还对意识、意向性、背景能力等概念进行了分析,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