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哲学词典》为我社引进的牛津百科分类词典系列之一,内容广泛,信息全面,是目前最的哲学词典。本词典共收录词条2500条,包括的哲学术语和概念,以及 500多位哲学家的生平介绍和相邻学科中有关哲学的术语,介绍了从亚里斯多德到禅宗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和哲学
《分析哲学的起源》阐述了逻辑学和现象学的互相影响,即弗雷格和胡赛而等人思想间的互相作用,从而论证了德语世界对语言转向的影响,并通过这一历史过程探讨了思维、语言和逻辑的关系。本书对分析哲学的起源提出了读到的见解,认为分析哲学主要来自德语国家,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英美的产物。同时,该书还从逻辑的角度提出了对哲学和哲学研究的看法。
《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内容:自然是构建的,而不是发现的——正如真相是制造的,而不是找到的——这一思想正是近科学史学术界的主要基调。追溯文化中科学的性别化根源,唐娜·哈拉维关于猿与猴的科学研究在这一传统中可以说是的学术成果。她仔细研究了出版物、论文、通信以及灵长类研究考察和制度的历史,揭示了现有社会关系起源的历史构建——种族、性别和阶级的自然化。贯穿全书,她分析了自然创造、现存有机体和赛博格(计算机控制的有机体:包含有机物和技术成分的系统)的原因、叙述和故事。她还批判地把免疫系统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并指出我们的文化假设是多么深入地渗透进所谓价值中立的医学研究中。在其中一些文章中,她探讨并发展了现有的女权主义学术参考中争议性的术语;通过映射“自然”和“经验”这两个有
当中国要思考整个世界的问题,要对世界负责,就不能对世界无话可说,就必须能够给出关于世界的思想,中国的世界观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已经在舞台上了,就不能不说话。 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思想任务和必然逻辑。 我们所谓的世界现在还是一个非世界。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真正严重问题并不是在世界中存在着所谓的无效国家,而是一个无效世界。 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把信徒和对立起来,把西方和东方对立起来,把所有并不对立的事情对立起来,这就是西方的基本政治意识。这样的政治意识没有世界,尤其不能对世界负责任。
《福柯在中国》是2014年11月举办的纪念福柯逝世30周年讨论会“福柯在中国”的最终成果。它是对纪念会议的严肃记录, 也是一个有关福柯的褶子。与会者以福柯理论研究领域中青年学者为主,论文针对福柯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和艺术等各领域的主张和成果展开。这些论文可能并非对福柯的准确还原,但体现了中国人此时此刻对福柯的特殊理解。它们集合在一起,好奇心、激情和知识友谊也聚集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福柯到中国的漫长理论旅行(而且注定会一直旅行下去)的一个片段。
当中国要思考整个世界的问题,要对世界负责,就不能对世界无话可说,就必须能够给出关于世界的思想,中国的世界观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已经在舞台上了,就不能不说话。 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思想任务和必然逻辑。 我们所谓的世界现在还是一个非世界。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真正严重问题并不是在世界中存在着所谓的无效国家,而是一个无效世界。 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把信徒和异教徒对立起来,把西方和东方对立起来,把所有并不对立的事情对立起来,这就是西方的基本政治意识。这样的政治意识没有世界,尤其不能对世界负责任。
本书是当代法国很重要的技术及媒体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lger)和巴黎第十大学哲学教授埃利·杜灵的访谈录,此书不但覆盖了斯蒂格勒很精要的思想,包括《技术与时间》中所奠基的技术哲学和他对资本主义操纵媒体的批判,而且详细讨论了他的哲学思考方法——经由意外与缺失。这本书是进入斯蒂格勒思想的不二途径。
《面对他者:莱维纳斯哲学思想研究》主要内容是“他者”最明显的体现者应该是“他人”,现代哲学似乎更熟悉“主体际”(inter—subject)这一理论话语。“他人”与“主体际”两者无疑密切相关,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似乎也难以严格区隔。但是,提法的不同已然包含着理论旨趣的差异,“他者”问题绝不止是一个关于“主体际”的问题。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站在我的立场上看;是“俯瞰”人与人的关系,还是“面对”迎面而来的“他者”,其中的理论内涵大异其趣,问题艰涩判然于中。人们既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主体际”各单子间的关系,也可以从“自我”出发来面对“他人”,来体味这个“他”的真切涵义。“主体际”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从一个总体的角度提出的。当然,“总体”的目光是需要的,可它隐含一内在矛盾。“总体”是否也有一个限度呢?这个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研究》从西方地缘战略理论一个经典流派入手,对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可以说,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地缘战略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一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麦金德的地缘战略思想体系,既分析研究了其陆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也分析研究了其全球时空观念、“心脏地带”理论、海陆对抗理论。二是较为深刻地剖析了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优劣,既承认其地缘战略的理论精髓,肯定其对世界历史进程、国际形势分析和全球霸权体系的独到见解,也着重分析了其地缘战略思想的局限性,指出了其着眼于冲突和战争,从权力、对抗、势力范围、霸权、实力中心等视角和方法入手,为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争夺势力范围所提供的地缘战略理论,已无法解释新世纪新时期的国际政治现实。三是对麦金德地缘
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那段动荡的岁月,《道德经》为这个被暴行和背叛撕裂的世界提供了休察现实的一视角。精微玄妙而又旷日久远的遒家哲学征逐步被人热知的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那些源于对日常生活无所不在的奇妙加以充分理解的人类经验。 近年来,古代竹简本《道德经》的发现提供了新的解读资源,中国学学者安乐哲、郝大维正是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为当代读者开启了一扇感受(《道德经》万古常新智慧的天窗。尽管《道德经》一直被归于老子名下,但事实上其作者并不可知。它有可能产生干公冗前四百多年前口传文化时代。《道德经》的箴言警语远非一般的哲学教义,它透过全新视角描绘的人生真谛,引导读者习练自我教化的瑜珈。道家思想中,人类经验的每,构成都能够产生一系列波及整个宁宙的无尽涟漪。 《道德经》
《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研究》从西方地缘战略理论一个经典流派入手,对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可以说,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地缘战略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一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麦金德的地缘战略思想体系,既分析研究了其陆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也分析研究了其全球时空观念、“心脏地带”理论、海陆对抗理论。二是较为深刻地剖析了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优劣,既承认其地缘战略的理论精髓,肯定其对世界历史进程、国际形势分析和全球霸权体系的独到见解,也着重分析了其地缘战略思想的局限性,指出了其着眼于冲突和战争,从权力、对抗、势力范围、霸权、实力中心等视角和方法入手,为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争夺势力范围所提供的地缘战略理论,已无法解释新世纪新时期的国际政治现实。三是对麦金德地缘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认为,当今我们就心灵哲学而言所需要做的工作,根本不是“把心灵哲学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乃至研究结论推广运用到社会哲学研究领域”,而是完全相反——只有通过逐步实现对惟理智主义的基本立场、思维方式、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性变革,把人当作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生存繁衍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把心灵当作这样的人实际上所具有的、不断生成发展的主观精神世界来看待,心灵哲学的研究者才有可能真正从其各种各样的“科学的迷梦”之中醒来,通过尽可能恰当地理解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个体所实际拥有的主观精神世界,逐步开辟并走上能够使心灵哲学研究得以健康发展的坦途。此一思路无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而哲学作为探究人的存在根据的学问,自然要从人作为主体的性质出发,来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所以,主题和主体性的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判断学》专门分析和研究人类在进行判断时的动力、过程、模式、技巧和错误,共分为四个部分,章总论,第二章判断原理,第三章系统思维,第四章判断技术。主要观点有:,主观客观化,人的内心世界看似波折云诡,随心所欲,其实受到一些固定因素的约束,最终无法摆脱。第二,人脑是有缺陷的,人脑的思维不是逻辑的,而是遵循系统运行规律。第三,世间为何纷扰不断,怪象百出?一是主体性对被指向性的恣情掠杀,一是事物非线性发展的线性表达,一是感觉的垫脚石与绊脚石双重属性的矛?共生,一是系统交集处聚变裂变所产生的炽热与刨屑式排泄。第四,判断错误有四方面的原因:感觉取代理智, 习惯代替思维;以己度人;思维两极化;舒适结论。第五,探究人类心灵深处,跟踪人的思维过程。本书提出一些新的概念:非行为指向、判断原型、缺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是否知道,中国近代出版印刷技术、大学教育等方面的革新与这些传教士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针对这种理解和研究上的缺憾,《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南京大学史学丛书》进行了深入的查漏补缺的工作,探索了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出版文化、中国近代对外关系、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等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是否知道,中国近代出版印刷技术、大学教育等方面的革新与这些传教士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针对这种理解和研究上的缺憾,《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南京大学史学丛书》进行了深入的查漏补缺的工作,探索了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出版文化、中国近代对外关系、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等问题。
《领导干部学经典理论大字版系列:哲学问题二十讲》主要内容包括:哲学范畴的形成和演变、哲学研究的主题是什么、哲学:探求真理的常新智慧之学、抽象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概括和思辨能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是什么、实事求是与民主法治的本质关系:同兴衰、共存亡、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等。
《岭南理论视野丛书·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杜威价值论研究》共分五章。章探讨了杜威的哲学立场,为进一步研究其价值论奠定基础。第二章把杜威的价值论放在自然主义径路中考察,了解杜威如何推进自然主义价值论。第三章探讨了杜威对自在价值说的驳斥,其理论焦点就在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第四章探讨了杜威对情感主义价值论的驳斥,其主要论敌是艾耶尔。第五章探讨了杜威价值论的意义与启示,并对杜威价值论提出了两点质疑。
古希腊人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罗纳德?德沃金在他的集大成之作中主张,价值就是一件重要的事,不论它表现为何种形式:真理的本质、生活的意义、道德和正义的要求都是这一重要问题的不同方面。他的理论富有原创性并且涉及问题极为广泛,而这些问题极少会在同一本书中加以讨论:道德怀疑主义,文学、艺术和历史解释,自由意志,古代道德理论,做个好人和好好生活,自由,平等,法律,以及其他很多议题。我们对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观点都必须经得起令人信服的任何论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