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达是民国时期小学领域的学者之一。他的《词诠》是我国文字研究方面解释虚词的代表性著作。作者的初衷是要读者明白词无定义,虚实随其所用,不可执著。本书原与作者所著《高等国文法》相辅而行,前者释词,后者释文法,读者兼读两书后,庶几可会通我国古文法,于读书得事半功倍之效。
《甲金篆隶大字典》收入字头12500余个。以繁体楷书单字为领头字,在其下括号内附列相应的简化字以《简化字总表》所列为限。极个别形同而音义不同的字分列字头,用序号区别。每一面的字头和简化字均依次在边框出现。本字典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34900余个,在相应的字头下亦按此顺序排列。每个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形下标明出处。出处名太长的用简称,与简称相应的全称见书后所附《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出自许慎《说文解字》的字,引用《说文解字》原文后,酌情作字形解说。个别非《说文解字》的字也稍作字形解说。
《醉茶志怪》四卷,成书于光绪十入年(1892年),是李庆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时人杨光仪为之作序,极力称誉。此书问世后曾刊行多次。 《醉茶志怪》共有346篇,其中很大一部分颇似纪的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志怪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轶闻错出其中,多寓劝戒之意。书中可视为小说的虽不足百篇,但其思想内容却相当复杂,故事类型与人物类型亦相当繁多。这些故事多托兴鬼狐,带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起伏跌宕,颇能引人入胜,其中《苏某》、《如意。、《柳儿》、《爱哥》、《狐师》、《阿菱》等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佳作。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源远流长,作品繁富,蔚为大观。本书所选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笔记小说
《旧日笺:民国文人书信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书信内容考证。作者选了诸如徐志摩、叶圣陶、丁玲、梁实秋、林语堂、茅盾、郭沫若等等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共三十四篇,选择的角度是在以往的出版物中没有出现过的,或者是被编入文集但是对书信的内容、时间、人物解释有误的,作者对做了重新的考证,并且写信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了介绍,读来非常有意思。
《古今岁时杂咏》宋代蒲积中编写、徐敏霞校点,本书共四十六卷,它是按一年四季的节气时令编排的,如元日、春分、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岁暮等等,选录汉魏至宋的佳诗名篇,颇可供人阅读欣赏。《岁时杂咏》,宋宣献公所集也。前世以诗雄者,俱在选中,几为绝唱矣。然本朝如欧阳、苏、黄,与夫荆公、圣俞、文潜、无已之流,逢时感慨,发为辞章,直造风雅藩阃,端不在古人下,予因隙时,乃取其卷目,而择今世之诗以附之,名曰《古今岁时杂咏》,鸠工镵板,以海其传。非惟一披方册,而四时节序具在目前,抑亦使学士大夫因以观古今骚人,用意工拙,岂小益哉!绍兴丁卯仲冬,眉山蒲积中致和序。
暂无内容简介。。。。。。
《史记菁华录》梓行于清康熙六十年辛丑(一七二一)。选评者署芋田氏,姚姓,据道光四年甲申(一八二四)刊本赵承恩序谓芋田氏为浙江钱塘人,乾、嘉时犹在世。实际上是经作者精心剪裁又加了评语的中级读本。 《史记菁华录》问世以来,销行历久不衰,有版本多种,其中以道光甲申扶荔山房藏板暨同治癸酉红杏山房版较胜,现藏上海图书馆。这次整理,评语即取上述版本与通行本互为参稽,正文以《史记》原文为准,凡有讹夺,径行改正,不另出校记。本书初版于1986年,本次重版为便于阅读,重新设计了版式并增补了简明的注释。本书眉批,原刻本与正文有关内容上下相对,排印中尽量左右对应,并将相关之处标示,以便参照阅读。全书夹批仍附于正文中,以不同字号色彩排印以清眉目。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