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据中华书局1936年版《四部备要》本缩印而成。全书三百卷,著录了从汉至清初一千多年间,所有有关儒家经典的注释和研究等著作。全书除十三经分别立目外,还设有群经、四书、逸经、毖纬、拟经、承师、刊石、书壁、镂板、著录、通说等专目。对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经籍的注释、研究和发挥,在中国历史上多如牛毛。清初大学者朱彝尊,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其所撰《经义考》,共三百卷,将其所见闻的历代诸儒说经之书,无论其是存是佚,均将其书名分类列出,并尽可能提供该书的内容、作者、版本,乃至书讯的来源等资讯,它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思想,至今仍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全收由正文和附录组成。正文收录汪中著述及专题读书笔记。附录收录汪中传记资料。 本书所收专著,以经、史、子、集为顺序编次。策略搜闻为科举考试的参考资料,文宗阁杂记宝为读书笔记,故繁於专著之末。每种論著之名家序跋及校订文字依旧保留。 文宗阁杂记各倏无标题者,據汪中所引之书補题;汪中所引书之有关段落本无标题者,据内容拟定标题,并作校记。 文集部分按文章类型重新编排,分为八辑。其分类次第略仿萧统文選。 同一论著而有不同文本者并加收录,以完备者为正文,以经删节者为附录。 书中引文,凡字句不同而与原书语意无大出入者,概不出校。唯篇名、人名、地名及年月有误差者出校。 书中凡异体字、避諱字皆改用正定,并不出校记。 稿本、抄本中原缺或模糊不可辨识的文字,用虚缺号口标明。
上一世纪末,段老弟子之思慕者,整理其师说《 春秋公羊学讲疏》,以广其传,甚盛事也。《 讲疏》凡分导言、事、辞、例、义、余论六编,对《公羊传》的写作凡例、微言大义、流传经过,以及研治历史,皆有详晰的介绍论述。虽书中主要以西汉董仲舒、东汉何邵公及清儒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凌廷堪等人所论为依归,然亦时下己说,辨证然否,语多精当,允推独步。又段老对《公羊传》之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异内外等微言大义,多所发明,发表于 1963 年《中华文史论丛》第四辑的《公羊春秋三世说探源》等论文足资证明。在《公羊传》几成绝学的今天,整理出版段老这部遗著,实为嘉惠学林的一件大事。又段老历年所撰诗文多篇,皆其精心之作,亦望及早加以搜集出版,有厚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