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
《二十四孝图绘本三种》是周殿富先生遴选清及现代著名画家三家绘本编著而成。分别是清代王素、任伯年和现代画家李霞的《二十四孝图》。三种版本,各有风格。王素本为此类作品中的麟角之作,画风古典精细,色彩丽而不艳;任伯年的作品,人物塑造与线条自有陈洪绶、任熊之遗响;李霞的作品则独具一格,笔墨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人物造型表情生动,既有传统中国画之画风,又集现代绘法技法于一炉。三位名家合集出版,既有欣赏价值,亦有收藏价值。
吴伟业、龚鼎孳、王弘撰、朱彝尊、王士稹、赵执信、沈德潜……许宏泉编写的这本《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清初卷1)》收录了清朝初期的一些学人书法作品,并予以了介绍、点评。这本《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清初卷1)》简体横排,是为精装版本。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人题画诗选》乃颂尧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讲授诗词所编。全书共选清人二十六家,诗一千二百余首,诸家各附有小传。对於研究 清代题画诗以及清代绘画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在编选过程中,摒弃了用事僻奥、牵率应酬的诗作,故而颇便於初学者研习,对当前书画爱好 者也有的参考价值。本次点校以一九三五年大华书店排印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将参校书目附於书後,以便读者。
《苏轼行楷:上海图书馆藏孤本》精选了《宋拓郁孤台法帖》中苏轼十几首诗词碑刻,这些碑刻近乎小楷,但笔致仍圆润丰腴、酣畅古雅,为苏轼传世作.叩中少见。均为《晚香堂帖》所未收,摹刻之精善,亦非《晚香堂帖》可比。并且所刻诗文内容也多为现存苏轼诗集、文集所未收,对于研究校注唐宋诗文具有的参考价值。 《郁孤台法帖》为南宋聂子述在绍定元年《二二一八年》汇刻于江西赣州府赣县《今江西赣州市西北隅的田螺岭》郁孤台,法帖原共有多少卷,属历代汇帖《收二朝以上》,还是断代刻帖《仅宋一朝》,今皆无考,现唯存上海图书馆藏宋拓孤本残帙二册,帖心纵为三十九点五厘米,横为二十二点七厘米,帖心之鉅为历代帖中仅见。本帖苏轼行楷就选自于上册,卷首题有「郁孤台法帖卷六」字样一行,但细观裱本,此行卷题与后苏轼尺牍《孟冬
《锦里篆刻徵存》共六卷,搜罗了半个世纪前成都篆刻家、收藏家(如沈渻庵、周菊吾、易均室、崔龙潜等)的相当一部分精品。20世纪60年代,徐无闻先生经过精心编次,大致依据时代先后,将由其师易均室选拓的印蜕编辑成册,勾勒出了近现代成都印坛的大概风貌。
祁隽藻(一七九三——一八六六),字叔颖,又字实甫,号春圃,晚年号观斋,山西寿阳人,是清代道光、咸丰时立朝正直的宰相,也是有名气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在一个三世显达的望族家庭,幼年随父亲读书,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考中进士,以后一路做官,为断升迁,曾任国子监祭酒、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士、礼部尚书等高官,还兼任过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子太保衔、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读,因此有“三代皇王师”之称。
本书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为清代焦秉贞所绘,康熙帝提诗,内府刊刻。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共计四十六幅。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描绘了粮食生产、蚕桑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是了解清代耕织的直观史料。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清中卷1)》由许宏泉所著,你可以看到,戴东原、章实斋、王念孙、王引之、江声、程瑶田、桂未谷、孙星衍、梅曾亮、钱南园的严谨与厚重,也不乏袁子才、姚惜抱、厉樊榭、杭大宗、金冬心、赵瓯北的风雅和超然……书法至乾嘉,碑帖之争,旗鼓相当,书法之道亦充满鲜活,笔墨间流溢学人之严谨和文士之性情。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弘仁山水册页》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此系列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弘仁山水册页》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
《鱼谱》是一本系统介绍鱼类的画谱,也是一部综合性画鱼范本。作者采用中国画、小写意手法,历三年时间精心绘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133科386种鱼类,从笔法、墨法、章法入手,介绍、示范了各种画鱼技法,为爱鱼者、画鱼者提供了范式,同时还介绍了每种鱼的分布、习性、特点。
“金石”原指金属和美石。又指古代镌刻文字以颂功纪事的钟鼎彝器、碑碣石刻之属。此类钟鼎、丰碑年代久远,稀如星凤,且不易移动,为了更好地保存、研究、学习上面的文字,人们便采用摹搨的方式将这些文字保存在拓片上。而书写在这类拓片上的题跋,便称作金石题跋。最初,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写在后面的文字称为“跋”,后来统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之类。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云:“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题跋的内容、形式与作品互相联系、互相增益,以致成为作品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根据不同的情况,题跋可以区分为若干类型:创作者本人所题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查士标绘画的《山水册页(1)》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1)》为丛书之一。
《大瓢偶笔》,作者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清康熙时浙江山阴人。是书凡八卷,卷一论夏周秦汉三国六朝碑帖,卷二论晋二王帖,卷三论唐人碑帖,卷四论唐名家碑帖,卷五论宋人书、论金元人书、论明人书,卷六论清人书、论各帖、论学书,卷七论笔法、论笔墨、论画,卷八偶笔。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以为是书“虽似为金石而作,实则偏重书法,不为琐琐考证。其论书法颇多独到语,要在不尚形模,参用篆隶,而于李北海、苏东坡、米南宫、董香光四家时致不满,谓为书家旁门,尤当屏绝。其论学书二诀亦具有特见,编中杨慰农按语颇多,亦足以资参证”此次整理以道光二十七年铁岭杨霈粤东粮道署刻本为校勘底本,这是按所论书家时代重编的本子,参校未编原钞本及其他诸本。附录杨宾传记资料及各本序跋。
宋太宗淳化年間,出内府所藏古帖,命王著釐定,勒成十卷,即所謂《淳化祕閣法帖》(後多簡稱《閣帖》)。《淳化祕閣法帖》收録先秦至隋唐書法四百餘帖,爲歷代臨池者所重,然而‘真僞雜出,錯亂失序,識者病焉’,後宋米芾、黄長睿,明顧從義等均有考辨補正。王澍《淳化祕閣法帖考正》一書,綜前人之説,博據群書,辨標目,列真僞,别序次,詳考釋文,校勘書法異同,至今仍是臨習、研究《閣帖》的重要參考書。 《淳化祕閣法帖考正》前十卷依《閣帖》之卷次標目,後二卷乃其所著《古今法帖考》《論書賸語》,並非《閣帖》之考正,屬於録性質。本書在清代多次刊刻,有秋水天都藕花居刊本、詩鼎齋刊本、冰壺閣刊本、蘭言齋刊本、後知不足齋本等,《四庫全書》《六藝之一録》亦抄録此書。此次出版,據秋水天都藕花居刊本點校整理,原書《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1)》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1)》为丛书之一。
清代匠作则例已见者约七十种,内容涉及四十余作,是有关建筑、工艺美术及手工业的文献资料。本编按作汇录,各成专辑;除为校勘、标点外,并试分类排比。
《米芾集》这本书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诗文集、附录补遗、历代书目著录、作者论证资料、历代集评和翁方纲所撰米芾全谱。全书由米芾撰,张玉亮、辜艳红点校。平装,310页,120千字。本书框架结构合理,文字质量,点校者参考了米芾集主要刻本作了汇校,是一部质量合格的古籍整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