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李流芳集》主要内容包括:五言古诗凡人十一首、冬夜书怀、陇上别、酒后为郑闲孟画扇戏题、将赴试白下走笔别荃之、题荃之昼兰、燕中归为闲孟画烟林小景有感、而作、登慈云岭还访严印持忍公无敕、读壁问旧题如昨日耳而当时、共事者徐孺谷张君实与小史、荃之皆死矣退之有言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怆然、兴怀爰作此诗、西碛看花宿六浮阁上走笔示闲、孟兼呈同游诸子、登铜井访三乘上人、弹山左阜待月独饮等等。
此册爲沈尹默自書詩詞選,書寫年代爲上世紀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多爲蝇頭小行草書,極爲精彩!其《集吴夢窗詞聯》,放大看筆筆如春蠶吐絲,點畫無不沉著飛動,雖纖細之筆畫亦飽滿豐腴,直可作大字品讀。沈老有深度近視,能于極小之字筆筆不苟,非有深不可測之功,孰可臻此!另《自作詞四首》有唐宋人遺韵,筆墨精妙,足爲法式!
本书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为清代焦秉贞所绘,康熙帝提诗,内府刊刻。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共计四十六幅。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描绘了粮食生产、蚕桑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是了解清代耕织的直观史料。
《山静居画论》两卷,内容由二百四十四则随感式文字组成,涉及历代画家技巧、风格的评论及画作赏析等,其心得感悟不甚袭前人言。《溪山卧游録》,一书始于嘉庆丙子,成于道光壬午,十年后,因感“曩者持论犹未尽允洽,所遇画家亦宜增补”,故而“复删润一过,厘为四卷”,前后费时约十八年。书中所录,有作者所见古今绘画佳作及前人题跋,如王原祁临摹、供外甥学画所用的十二幅作品,上面皆有王原祁自为题跋,作者临摹画作过后,又将这些题跋一一抄录;有作者与并世画家、友人的交往,以及对他们画艺、观点的评论;还有前人绘画论著(如笪重光《画筌》等)中精彩内容的摘抄。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1)》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1)》为丛书之一。
《芥子园画传(第2册)·人物鸟兽屋宇》,亦称《芥子园画谱》,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中国绘画初学入门的“教科书”气从康熙年间刊行以来,一代代的绘画大家、翰墨士林皆将其作为最基础的绘画模板,甚至一些民间匠人也把它视作匠作式样而大加临摹运用。近现代诸多画坛名家如黄宝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多曾谈及自己初学画时以《芥子园画传》为进修范本的经历及得益。
《辛丑消夏记》五卷,清代吴荣光鉴赏书画的精心之作。辛丑爲道光二十一年,时伯荣已放归田里,闭户养疴,因采历年赏鉴所得,略仿高士奇《江村销夏録》之例,详记款识,一一录出而成。全书首录《定武兰亭》并以唐宋诸本证其真,续记五代至明书画真迹百余件。吴氏于是书不仅详记书画作品尺寸,楷释图记,且具录题跋,并间出识语,其学养眼光令人称赏。作者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可庵,或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今属广州市)人。伯荣工书,由欧阳询入手,旁涉苏轼。康有为评曰:“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能画,山水宗吴镇,花卉得恽寿平意。好收藏,精鉴赏。历年所积碑帖数十箱、图书数万册。著作有《吾学录》、《绿伽楠馆诗稿》、《筠清馆金石文字》、《帖镜》、《辛丑消夏记》等。《辛丑销夏記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是明代学者王佐增补曹昭《格古要论》的著作,记录书画,建筑等艺术作品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芥子园画谱全集》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本书系中国画学入门精典。该书自问世以来,便备受赞赏。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学习。其包举山水、花鸟、梅兰竹菊、人物的结构也非常便于初学者研习。
《饮膳正要——古刻新韵辑六》为元忽思慧所撰,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20年),全书共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讲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
《燕闲清赏笺》三卷,为《遵生八笺》卷十四、十五、十六。作者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又号湖上桃花渔。生平不详。曾于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退隐故乡杭州,优游度日。高氏为明代戏曲家、藏书家、养生学家。是书除言种花卉法外,俱言赏鉴清玩之事。上卷为叙古鉴赏、叙古宝玩诸品、清赏诸论,中卷为论画、论砚、论墨、论纸、论笔、论文房器具、论香、论琴、养鹤要略,下卷为瓶花三说、四时花纪、花竹五谱。举凡古铜器、玉器、瓷器之辨识鉴赏,历代碑帖、名画、古琴之鉴别赏玩,文房用品之品藻,并葵笺、宋笺、松花笺及各色名香之制法等,均论述甚详。诵读该书,明季文士雅玩之情形,可见一斑,而种种风雅识见,足堪今日借鉴。此次整理,采取明万历十九年高氏原刊雅尚斋刻本为底本。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该图为康熙年间,江南士人进呈南宋楼璹《耕织图诗》,康熙命内廷供奉焦秉贞重绘而成。康熙亲自题序,并为每幅图“制诗一章,以吟咏其勤苦而书之于图”。时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奉旨镌版印制。本次编辑将楼诗原文、康熙行草释文用简体文字于图页,方便读者阅读。
钟繇(一五一二三0年》,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书法家、政治家。传世钟繇书迹以《荐季直表》最为、最为可信。此表点画古朴,布局疏朗自然,有古雅、幽深之美,为历代书家所重。 《荐季直表》有多种版本传世,良莠不一。今选择善本三种以原大原色影印出版,以供参考、品鉴。
《云台二十八将图》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一卷,清代张士保绘,张士保,字鞠如,号菊如。清末书画家,云台二十八将系东汉开国二十八位功勋大臣,汉明帝刘庄时将其画像立于洛阳南宫云台,故有“云台二十八将图”之名。
《大家墨宝:甲骨文好看的字》精选甲骨文中形体美、清晰度高的90余字汇编成书,一字一面,力求从微观角度展示甲骨文之美。甲骨文用笔极为有力,转折以及撇捺处尤见功力,形成外方内圆的效果。《大家墨宝:甲骨文好看的字》通篇章法紧凑,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白很少,但又不显局促。
《二十四孝图绘本三种》是周殿富先生遴选清及现代著名画家三家绘本编著而成。分别是清代王素、任伯年和现代画家李霞的《二十四孝图》。三种版本,各有风格。王素本为此类作品中的麟角之作,画风古典精细,色彩丽而不艳;任伯年的作品,人物塑造与线条自有陈洪绶、任熊之遗响;李霞的作品则独具一格,笔墨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人物造型表情生动,既有传统中国画之画风,又集现代绘法技法于一炉。三位名家合集出版,既有欣赏价值,亦有收藏价值。
《园冶》为我社“古刻新韵”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为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专著,也是珍贵的美学史料。全书共分三卷,系统讲述了计成的造园审美理论,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全书208页,100千字,32开本,平装。
《印典》,八卷,首一卷,清朱象贤撰。象贤,字行先,又字圣涵,号清溪,苏州府吴县人。监生。少从杨宾、沈德潜游,与钮让、白长庚等相友善。先后任泸溪及玉山县丞、万载知县之职秉性敦厚,自奉甚俭。所学渊淹,书法遒劲。着有《闻见偶录》、《印典》等。 象贤以行世印谱著作,多排列篆文、钮式之体,少制度、品评、纪述之作,因作是编。《印典》一书,搜罗宏富,去取精审,编排合理,体例谨严。八卷十二门之架构,印史异闻,制度器用,故事诗文等皆有涉猎,堪称印林经典名著。是书卷首分载钮让《序》、让《金玉印章歌为清溪朱行先作》、朱象贤自序、《印典例言》等诗文四则。正文八卷,十二门,即: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事、综纪、集说、杂録、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卷末附朱象贤侄廷诏、白长庚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