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韻》和《古今姓氏书目考证》是清代学者张澍[姓氏五书]中的部和第五部。自清代道光年间杀青至今,一直没能够付梓刊行,书稿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沧桑,几经劫难,得以保存下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激扬与时俱进精神的号角声中,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谱学的瑰宝,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姓韻》一书,是张澍在整理历代姓氏著作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该书依照平水韻目,以姓隸韻,共收入姓氏[五千一百二十,新补姓婚五百又九,删除非姓者七十又六]。经过我们整理以后编定的卷数为九十九卷,字数约一百四十万字,它是迄今为止蒐集姓氏最全、收录范围最广的姓氏书。全书列举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达上万人之多,可以说张澍的这部《姓韻》,是历代姓氏著作之集大成者。宋代章定撰写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收入姓氏一千
《野菜博录》该书共三卷,由明代鲍山所汇辑而成。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中两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共著录草本430余种,为明代晚出二精良的考订野菜名物并注明性味食法的植物图谱类著作。
《野菜博录》该书共三卷,由明代鲍山所汇辑而成。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中两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共著录草本430余种,为明代晚出二精良的考订野菜名物并注明性味食法的植物图谱类著作。
《古梅画谱》主要内容简介:纵观古之绘画,喜画梅者不可胜数。其中佼佼者代不乏人,迥出时流,标程百世者,黄筌之后亦数十人焉。今人画梅,若非天纵奇才,识见卓远,功力深湛,想出前人之樊篱,恐非易焉。故当今花鸟画家,或选取古人未画之题材,另辟蹊径以求新,或制作、叠加易形以求变。所以然者何?盖期脱古人窠臼以成家也。如此,今之善画梅者,寥若晨星矣。李英保画梅,以视觉而言,阳刚雄健而不霸悍,浑厚古朴而不呆板,宁静安详而不矫情,矜持端严而不威猛,豪爽痛快而不张扬,飘逸洒脱而不荒率,清雅悦目而不媚俗,灵动多变而不乖张,明艳缤纷而不花乱,细微精致而不雕琢。其梅之造型,深谙传统之深旨,又能根据画面构成而机变,细审其画,枝瘦而干肥。枝瘦,古之旧法也;干肥,自家之法也。其花朵稀疏之时,一朵足矣,攒聚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父苏序。父苏洵,北宋学者,与子轼及辙俱以文著名,世称「三苏」,亦为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三家。母程氏。 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1037)一岁苏轼生于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依公历推算,是1037年1月8日。庆历二年壬午(1042)七岁开始读书。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 庆历三年癸未(1043)八岁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庆历五年乙酉(1045)十岁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至和元年田午(1054)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至和二年乙未(1055)二十岁到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嘉佑元年丙申(1056)二十一岁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嘉佑二年丁酉(1057)二十二岁春,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欧阳
《荣宝斋画谱 古代部分67 赵之谦花卉》精选赵之谦存世名作40余幅,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实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的新境界。便于美术爱好者的临摹学习。
《谱牒新编》共六部分:传统谱牒概念、功能与价值,传统谱牒的起源、诞生与发展,传统谱牒之辨正,新谱牒的基本建制,《现代族谱》记录说明,新谱牒的内容栏目、栏目内容和基本体例。前两部分为传统谱牒内容,后四部分为思考和创新内容,尤其是第五部分——《现代族谱》的记录说明,详细解读了《现代族谱》作为现代新型谱牒文化载体的实用性。
《野菜博录》该书共三卷,由明代鲍山所汇辑而成。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中两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共著录草本430余种,为明代晚出二精良的考订野菜名物并注明性味食法的植物图谱类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