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是清朝乾隆时人戚蓼生根据曹雪芹编著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录、整理、修改的一个本子。它与其化脂本略有不同之处,极有研究价值。清末光绪年间才被人发现,但未被重视,唯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述《红楼梦》时全部采用戚本文字,足见戚本的地位。
《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是曾国藩的家藏日记。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迄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详细记载了自己大半生的历程。该日记不仅是了解曾国藩生平及内心世界的窗口,更是这位被誉为中华千古完人的真实见证。 该日记不仅见证了曾国藩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怎样从一介平民跨变成为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而且其间蕴含的为官、为人、处事、家教诸方面真谛,皆为后代世人孜孜以求的境界,更为当今世人亟需汲取的精神宝藏。《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自宣统元年(1909年)以来备受学者青睐,但局于流布甚罕,一直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该日记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及曾国藩的手资料,曾国藩的心路历程及日常生活鲜明地体现在了他的日记中,这是史学的重要研究史料。此书为心态史学研究的重要
《洛煌笈》 《洛煌笈》:“垂裳听风,彼山淌翠。游墨恍若悉池语,引云慵慵布千煌”。国风人气画师VIKI_LEE将多年作品首度集结成册,名曰“洛煌笈”。这是一本忠于国风,忠于东方的画集。VIKI_LEE用靠前少见的绘画方法,诠释了风吹千年的神秘敦煌,威严不阿的天龙八部,泪浸满襟的缱绻玉侣……画集共分为3个大章节和7个小章节,每个篇章均讲解了不同的故事和情怀,相信能给将其捧于手心的你带来一次不悔的游历。 《《山海经》全解(1-6)》 本书稿是一部解读《山海经》的著作,全书分十章,既有对《山海经》原文的收录、标点、翻译,又有对《山海经》一书涉及内容,如地理名山、怪兽、民俗、诸神传说、天文奇观、上古风情等的阐释,还有对《山海经》神话的收录等。从而使读者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山海经》这部著作。
《小檀栾室彙刻闺秀词》五函二十册,各册以千字文编号,据浙江图书馆藏清光绪间徐乃昌刻本影印。 此次影印布脊精装,书脊采用华贵尊绒,尽显闺秀风情。此次影印以新蝴蝶装样式,力求将整个筒子页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留出白页供读者记录阅读心得,或直接做笔记本之用。 《小檀栾室彙刻闺秀词》收明末至有清一代女词人100家,词集102种。合为10集,共110卷。是明清词学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为官治国的宝典 修身齐家的 曾国藩不仅是“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还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之一。 1875年,曾国藩去世后的第三年,为彰显这位“中兴名臣”文章功业,清廷颁下谕旨,令李翰章等人编撰出《曾文正公全集》156卷,约350万字。但它的辑的仅仅是曾国藩文章中的一部分。曾国藩生前的所有文字的底本、副本以及大量藏书都被曾氏后人藏在湖南湘乡曾氏老家中,由专人看管曾藩生前的所有文字的所有文字的底本、副本以及大量藏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带走了曾国藩的亲等日记,秘不示人。解放前夕,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带走了曾国藩的亲笔日记和一部分家书原件去了台湾,其余仍留在老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新编的《曾国藩全集》正是依据大陆和台湾保存的这些资料,参照有关书籍整理而成,它的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
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此书名曰[别集],但并不是一部诗文集,而一部历史著作。之所以名为[别集],是因为[元美诗文有弇山堂正集,而此则国朝典故,比一代宝録云。]王世贞自己也作了解释[名之别集者何?内之无当于经术政体,卽雕虫之亦鴲与焉,故曰别集也]。清人周中孚讥讽王世贞[盖不知诗文之当称别集也],恐怕不是事实。以王世贞之博雅,不会这一点也不知道。 王世贞为了揭发[国史]的讳笔,在被明太祖朱元璋借口所诛杀的诸臣傅记中,大瞻指出其中的隐讳,以恢复事实真相。弇山堂别集一书,是能够体现王世贞史学思想的一部有价值的史料书。
本书是清代早期著名诗人査慎行诗文著作的结集。査慎行是清初著名诗人,本书收录了他的大部分著作,包括经学著作《周易玩辞集解》、诗歌《敬业堂诗集》《续集》、文集《敬业堂文集》、杂著《得树楼杂钞》《庐山游记》《人海记》、传奇《阴阳判》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