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辑录《历史回忆》、《西域史族新考》两书之外,共辑录单篇文章52篇,另有附录7种。
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一字兰岑,清河(今江苏淮安)人。晚清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与散文创作,有通甫类稿、通甫类稿续编、通甫诗存、通甫诗存之余等诗文集傅世。鲁一同也是晚清著名的学者,生平撰有王右军年谱、邳州志、清河县志、通甫评杜等著作,以下对其生平、文学创作、诗文结集及流传情况试作总结论述。
《钱柳说汇》收录钱、柳相关资料甚详,颇具价值。《钱柳说汇》录钱柳爱情故事和风雨人生,从所录故事中既可看出柳如是的诗书画俱精、善女红、平等待人,亦可看出钱谦益对爱人、朋友之情深。资料收录时亦不避讳历史上对钱柳二人的批评,正反两面资料均予以收录。
陳高(一三一五—一三六七》,字子上,號不繫舟漁者,温州平陽人。陳高自幼聰穎好學,日誦千言。既冠,以詩文名州郡。青年時,多在外漫遊,時有詩篇吟詠。至正十四年登進士第,授慶元路錄事,任内明敏剛决,聲名赫赫。元末戰亂起,陳高回故里。平陽失守後,輾轉至懷慶,謁庫庫特穆爾。居數月,病逝。後人論曰:“吾鄉宋元先哲……百年間高節清風,後先輝映,惟霽山、子上。”陳高傳世有《陳子上存稿》,後世易名為《不繫舟漁集》。《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文格頗雅潔”,“其五言古體,源出陶潛,近體律詩,格從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遠,亦元季之絳睁者矣。”《陈高集》以黄群刊印《敬鄉樓叢書》之《不繫舟漁集》為底本,此本原有多家校注,可為參考。又參校《不繫舟漁集》丙寅孟春重刊本、《永嘉集》内編、《慎江文徵》、《東甌
《臧懋循集》收入《负苞堂诗选》和《负苞堂文选》,两书由臧懋循选定,天启元年由其子臧尔炳刊刻行世。本书即以《续修四库全书》所收臧尔炳刻本为底本,并参考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排印的《负苞堂集》。书后附録了臧懋循诗文辑佚、臧懋循传记评论资料、臧懋循交游资料以及经过本书作者补充勘误的徐朔方先生《臧懋循年谱》,以资研究者参考利用。本书的出版,对于明代文献、文学的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苏舆(1874—1914),字嘉瑞,号厚庵,晚号闲斋。湖南平江人。幼年随父亲苏渊泉读书,13岁时补县学生员,食廪饩。旋人读长沙湘水校经堂,肄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选充拔贡生,举于乡。曾从湖南名宿王先谦受学,为王氏得意门生。王先谦曾言:“念厚庵从余数十年,言行素谨。”又言其所撰《春秋繁露义证》“固可传之书也”(王先谦《春秋繁露义证序》、《春秋繁露义证。附录三》),极为嘉许苏舆的人品与学识。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巡抚陈宝箴、湖南学政江标、徐仁铸等人在湖南推行维新运动。唐才常等先后创办《湘学报》、《湘报》,宣传学习西方,宣传变法维新。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陈宝箴的主持下,湖南时务学堂成立,熊希龄为提调(校长),梁启超和李维格分别担任中西文总教习。梁启超经常宣传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宣传西方的民权、
《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是曾国藩的家藏日记。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迄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详细记载了自己大半生的历程。该日记不仅是了解曾国藩生平及内心世界的窗口,更是这位被誉为中华千古完人的真实见证。 该日记不仅见证了曾国藩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怎样从一介平民跨变成为的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而且其间蕴含的为官、为人、处事、家教诸方面真谛,皆为后代世人孜孜以求的境界,更为当今世人亟需汲取的精神宝藏。《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自宣统元年(1909年)以来备受学者青睐,但局于流布甚罕,一直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该日记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及曾国藩的手资料,曾国藩的心路历程及日常生活鲜明地体现在了他的日记中,这是史学的重要研究史料。此书为心态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同
《学词入门书(白香词谱)》(由清代舒梦兰编写,丁如明评订)收100首自唐至清的词作与100种词牌,熟读背出这100首词,就记住了100种词牌的格律。《学词入门书(白香词谱)》是二百多年来流行最广泛的词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