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鹏“流变论”的精髓,是他所创用的“代群分期”理论和方法。关于宋词流变的过程,历代词话家少有具体明晰的叙述。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词分期提出的意见都没有遵循最基本的历史原则,没有完全顾及作家的时代先后,词史的发展有时被割裂、颠倒,难以完整地把握词人个体和群体的心态、词境、词风的变化。而著者认为,“历史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体——人,文学历史活动的中心自然是创作主体——作家。”从这一认知出发,著者主张宋词分期应以作家群体为中心,以词人的生活年代、创作年代为依据,将同一年龄组(同一世代)、生活和创作又基本同时的词人划分为一个代群。以此为准,则两宋三百余年的词史,先后共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王兆鹏这一崭新的“代群分期论”,跳出了近世研究者因用一元的
《民国文存·清初五大师集(卷4):朱舜水集》主要内容包括:舜水先牛行实、舜水先生遗车、舜水先牛别传、勿斋记、立庵记、德始堂记、高枕亭记、书《读书乐》卷后、汉唐宦官论、《孙子兵法》论、忠孝辩、书剑堂说、孝说、敬斋箴、祭工侍郎文等。
吴虞(1874—1939)字又陵,四川华阳人。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在“五四”时期影响颇大,其《吴虞文录》与《胡适文存》、《独秀文存》鼎足而三,堪称新文化运动时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文本之一,。本书收集了包括《文录》、《续录》、《别录》以及诗词书信等在内的目前所见除日记外几乎吴氏著述,精心校订整理出版,以期展现这位与胡适、陈独秀遥相呼应的川中五四名将的思想风貌和心路历程。本书为“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之一种。
《普陀册佛学丛书:竹窗随笔》主要内容包括:古今著述、儒释和会、楞严一、楞严二、礼忏功德、螯蛎充口、东门黄犬、为父母杀生、鹿祀求名、心喻、换骨、洪州不得珠体、坟墓、菩萨度生和悟后等。
《普陀册佛学丛书:竹窗随笔》主要内容包括:古今著述、儒释和会、楞严一、楞严二、礼忏功德、螯蛎充口、东门黄犬、为父母杀生、鹿祀求名、心喻、换骨、洪州不得珠体、坟墓、菩萨度生和悟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