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旧体诗必遵四声。古代韵书以清代《佩文韵府》最为繁博。但它卷帙繁多,查检不易,令实学者有望洋兴叹之感。清代汤祥瑟的《诗韵全璧》就简约得金子,它参酌许多韵书,又将《诗腋》、《词林曲腋》二书分为二栏,刊于《诗韵》正文之上,以便读者探寻典故。但书中韵字,参差不全,查找不便,又经传抄,有不少错误,上元华锟有感于此,详加校勘,将韵字列于行首,又增加《诗赋类联采新》、《月令粹编》、《文选题解》等,取名为《增广诗韵全璧》,方便读者探寻诗词典故和旧体诗常用语辞。今以扫叶山房本影印出版,供作旧体诗者参考。
《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张承吉文集》为我国宋代四川地区刊刻的唐人别集,经元、明、清官私收藏,辗转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之宝。这批珍本校勘精审,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体现了宋代四川成都、眉山地区的雕版印刷情况,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这批书的刊刻年代在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因此对于研究作家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等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影印本版框尺寸悉准原书,印章据原书套红。《宋蜀刻本唐人集丛刊:张承吉文集》收诗数量远超他本,是研究张祜作品版本。
王兆鹏“流变论”的精髓,是他所创用的“代群分期”理论和方法。关于宋词流变的过程,历代词话家少有具体明晰的叙述。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词分期提出的意见都没有遵循最基本的历史原则,没有完全顾及作家的时代先后,词史的发展有时被割裂、颠倒,难以完整地把握词人个体和群体的心态、词境、词风的变化。而著者认为,“历史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体——人,文学历史活动的中心自然是创作主体——作家。”从这一认知出发,著者主张宋词分期应以作家群体为中心,以词人的生活年代、创作年代为依据,将同一年龄组(同一世代)、生活和创作又基本同时的词人划分为一个代群。以此为准,则两宋三百余年的词史,先后共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王兆鹏这一崭新的“代群分期论”,跳出了近世研究者因用一元的
本次影印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四卷,系以国家图书馆藏海内孤本为底本。该本为现存李贺文集古刻本,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字体浑厚,刀法稳健不滞,墨色精纯。原为元代翰林院旧藏,祁阳陈澄中亦曾收藏。
《张裕钊诗文集》 包括《濂亭文集》八卷、《濂亭遗文》五卷、《濂亭遗诗》二卷和《濂亭集外文楫存》,另有附录九项。其中《濂亭文集》八卷以光绪八年刻本为底本,《濂亭遗文》五卷、《濂亭遗诗》二卷以光绪二十一年刻本为底本,参校本有文海出版社影印张裕钊稿本《张廉卿先生诗文稿》、查本翻刻本《濂亭文集》、殷氏刻本《濂亭诗文集》、殷本翻刻本《濂亭遗集》、五色本《张廉卿先生文集》、民国贺培新钞本《濂亭遗诗》。
《罗亨信集(精)》是明代东莞名臣罗亨信的著作集,内容包括卷一序,卷二族谱序,卷三记,卷四碑铭,卷五碑铭、传、行状,卷六赞、说、书跋、祭文、祝文,卷七至卷九诗,卷十录罗亨信年谱、墓志铭、传等,卷前有明丘浚、祁顺及清戴锡纶三序。《罗亨信集(精)》内容有裨于明代的边防研究以及与东莞地方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