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作者蒲松龄博采传闻、精心结撰之作。其篇章多数构思奇妙,情节引人入胜,文笔栩栩如生,以谈狐说鬼的表现形式,对当时的黑暗现实和贪官污吏作了深刻的暴露,同情下层民众的疾苦;还描绘了众多的狐鬼与人真诚相爱的美丽故事,表现出人世间男男女女对理想、对自由、对幸福的追求。郭沫若在蒲松龄故居题辞:“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剌贪刺虐入骨三分。”是对《聊斋志异》艺术成就和思想精神的集中概括。本书原文部分采用《聊斋志异》12卷本491篇,全本精校。释义准确,流畅雅致,可读性强,文白对读,文义晓然。对于需要借助译文领略原文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读者,是一本适于入门的好书。
《玉台新咏》是南朝诗人徐陵编纂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古代属于经部,非集部之书),全书十卷,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840首。《玉台新咏》所收多为女性题材诗歌,体现了当时诗坛“追新求变”的风气,促进了诗歌题材的生活化、世俗化,也促进了诗歌表现技巧的发展与进步,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均有重要地位。
《五杂组》,明谢肇淛撰。此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俗本讹作《五杂俎》。此书原题即作《五杂组》,取各种色彩织成的丝带之意。后世盖因唐人段成式有《酉阳杂俎》,遂讹为《五杂俎》。全书十六卷,分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其中,天部记述天文气候,地部记述山川活动,人部记述形体心性,物部记述花卉草木、文玩乐器,事部记述社会市貌,人间世俗。该书是作者的读书心得及对事理的分析,也记载了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主要涉及明代晚期的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山川草木等衆多方面,内容广泛,观点鲜明,具有重要的文学及史料学等价值。
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苏轼作品中反映的宋代社会历史,所蕴含的美好情操和非凡智慧,所创造的优美艺术形象,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体悟生命,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但苏轼的作品典故多、旨意深、文字奥,向来被认为难读难解。为使苏轼的作品能面向今天的大众,我们冒着举鼎绝膑的危险,以自己浅薄的学力,对苏轼的作品作了编、注、译的整理工作。
《苏诗补注》五十卷,清查慎行注。慎行字初白,号悔余,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查慎行受业黄宗羲,长于文献之学。陈敬璋称查慎行“性好苏诗,素不满王氏注,谓其疏漏固多,繁芜复不少,有改窜经史、妄托志传以傅会诗词者。有与他集互见、反割截他集半首误为全篇者,甚且唐人诗亦有阑入者,为之驳正瑕亹,零丁件系,积久成卷。复购得施氏元注,与吴中新刻多所异同,遂审定年表,搜辑逸诗,自癸丑迄壬午,历三十年始成是书”。本书点校以乾隆二十六年查开香雨斋刻本为底本,以中华书局《苏轼诗集》、四库全书本《苏诗补注》为参校本。查慎行校语及原注(公自注)均以小字随文出之,不另列。查慎行注按条列目,置于诗后。查慎行按语以“慎按”置于注后。明显错讹者,径改,不出校。
《苏诗补注》五十卷,清查慎行注。慎行字初白,号悔余,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查慎行受业黄宗羲,长于文献之学。陈敬璋称查慎行“性好苏诗,素不满王氏注,谓其疏漏固多,繁芜复不少,有改窜经史、妄托志传以傅会诗词者。有与他集互见、反割截他集半首误为全篇者,甚且唐人诗亦有阑入者,为之驳正瑕亹,零丁件系,积久成卷。复购得施氏元注,与吴中新刻多所异同,遂审定年表,搜辑逸诗,自癸丑迄壬午,历三十年始成是书”。本书点校以乾隆二十六年查开香雨斋刻本为底本,以中华书局《苏轼诗集》、四库全书本《苏诗补注》为参校本。查慎行校语及原注(公自注)均以小字随文出之,不另列。查慎行注按条列目,置于诗后。查慎行按语以“慎按”置于注后。明显错讹者,径改,不出校。
《古经今注》为《诗经》三百零五篇的全注本,是高亨先生晚年的研究成果。书中对《诗经》篇义的说明和字词的训释,较多独立新颖的见解,自成一说;注释、解说均简明扼要,不做烦琐考证,极便初学者阅读,已成为有影响的《诗经》注本之一。
《苏诗补注》五十卷,清查慎行注。慎行字初白,号悔余,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查慎行受业黄宗羲,长于文献之学。陈敬璋称查慎行“性好苏诗,素不满王氏注,谓其疏漏固多,繁芜复不少,有改窜经史、妄托志传以傅会诗词者。有与他集互见、反割截他集半首误为全篇者,甚且唐人诗亦有阑入者,为之驳正瑕亹,零丁件系,积久成卷。复购得施氏元注,与吴中新刻多所异同,遂审定年表,搜辑逸诗,自癸丑迄壬午,历三十年始成是书”。本书点校以乾隆二十六年查开香雨斋刻本为底本,以中华书局《苏轼诗集》、四库全书本《苏诗补注》为参校本。查慎行校语及原注(公自注)均以小字随文出之,不另列。查慎行注按条列目,置于诗后。查慎行按语以“慎按”置于注后。明显错讹者,径改,不出校。
《水经注》共四十卷,为北魏郦道元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地理著作。记载了一千多条水道及其所经地区的的自然地貌、人文遗迹、建置沿革和有关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人物典故、民俗物产等,涉及历史、考古、地名、水利、宗教,称得上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本书融汇了陈桥驿先生六十余年研治体会,以陈桥驿《水经注校证》为底本,增以题解、注释,题解精炼允当,译文流畅自然,注释力求精当,以使读者更好地阅读、使用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