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成书于东晋时期,是我国志怪小说鼻祖,共二十卷。本版《搜神记》以汪绍楹校注本为底本,参照多个版本重新校勘和编辑而成。精选299个故事,每一个都堪称古代版 都市传说 爆款:蛇妖骗婚、狐仙报恩、死人复活、天降预言 每篇只要三分钟,情节之诡谲,想象力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干宝不敢写的! 鉴于该书语言风格古朴简练,又涉及大量古代文化、宗教、民俗背景,现代人阅读理解难度大,故本版《搜神记》对原文中出现的人物、制度、历史、地理、古汉语知识皆有精准注释,力求详尽。译文在保留原文的志怪文学风貌基础上,力求直白流畅。
《思录(典藏版)(精)》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它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为底本,文字校勘,主要参校茅星来集注本,也参考了叶采本与张伯行本,随校随改,未出校记。注释重在指明语言出处或理论渊源,有义理难明者指明义理。有关义理阐释,尽可能借助朱熹、叶采、茅星来、江永、张伯行等旧解,旧解无法借助则自加解说。翻译不是字句对译,以明理为准。此本共623条,多出的一条,乃前人录白杨伯岩本,即第五卷很后一条。
《画继》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的美术典籍。该书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各色文人参预画事的盛况,最后他用“画者,文之极也”概括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画继》就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画卷,用纪传体的笔法,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宏伟的绘画史诗。本书将以中华书局1985年影辽宁省图书馆藏宋陈道人书籍辅刻本为基础,参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及其它诸本,对《画继》进行全面校笺与注释。
《渡海方程辑注(繁体版)》辑录的汉文古籍至1912年前止。所录古籍内容均加标点。凡原著或旧编者的注文用()表示;本次编辑新加的标注用[]表示。针路往来国家、地区的名称均用古代的称谓或自然地理名称,不涉及现代国家的疆域。上编针路主要地名集中注释,以拼音为序,附于该编之后。对全书所辑内容中有关的专业词汇、历史人事及文字校勘等,以脚注的形式作必要解释。
《難經》是中醫學的經典著作之一,它繼承了漢以前的醫學成就,並對後世醫學理論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凌耀星编著的《难经校注(精)》以闡明《内經》等古醫經的要旨為主,用問答的體裁,設為八十一難。内容包括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方面。特别是對脉學的論述,尤為精要,有創造性的立說。對三焦和命門的學說,提出了新的論點,並比較係統地論述了奇經八脉的循行、功能與病症,以及腧穴、原穴、募穴在針刺治療上的作用。本書對深入研究中醫理論,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有重要的價值。《难经校注(精)》是對《難經》整理研究的成果。書中設提要、原文、校注、按語等項,對《難經》的每一難勾玄旨要、校勘訛誤、訓釋詞義,並聯系臨床實際,論述醫理,探隱發微,解析疑難。本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八十年代的部級科研課題,在某些方面代表了
《建安文学全书:阮瑀应玚刘桢合集校注》介绍谈到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一般只提三曹、七子,其实三曹、七子之外还有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成就在七子之上,只谈三曹、七子难窥建安文学之全貌。全书尽可能将建安时期作家作品搜集齐全,以“全”取胜,一套在手,研究资料不用他求。全书全面搜集曹操各个时期的作品,并加以校勘和注释。内容上,突出其可靠性,遴选有理有据,不妄下结论。
《<易安堂集>校注》内容简介:龙献图(1775~1838)是“桂全诗派”的重要作家,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清代乾嘉以降的诗坛产生过的影响。龙献图、李国新编写的《易安堂集校注(精)》以壁山阁本为底本,以《三管英灵集》、《漓江耆旧集》、《临桂县志》(光绪本)、《平乐县志》(光绪本)、《拙学斋论诗绝句考略》等文献资料为参校,较全面地搜集、校订、注释了龙献图的诗作。在前言中,以龙献图的生平及交游为切入点,对其诗作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解析:一是从四个方面分析龙献图诗歌的思想内容;二是以“平淡自然”、“抒写性灵”、“自描技法”、“诗歌的组合艺术”为四个支点来剖析龙献图诗歌的艺术特色;三是龙献图诗歌的得失及地位。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价值。
《阮籍集校注》是陈伯君先生的遗著。陈伯君名绍功,以字行,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在校时曾师事黄侃、黄节、马叙伦、吴梅诸先生,毕业后从事教育、新闻等工作,性耽文史,长于诗词。在本书之前,阮籍作品向无诗文合集的校注本,唯《咏怀诗》部分有黄节等人的注本行世,本书是次对阮籍诗文进行逐篇校勘和注释的整理本,其中引用大量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榕阴草堂诗草校注》是“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之一,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为底本,对《榕阴草堂诗草校注》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感觉其直抒性灵和清淡自然地诗歌风格。《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榕阴草堂诗草校注》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蒋琦龄所著的《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精)》对晚清《空青水碧斋诗集》进行研究,包括版本情况、校勘注释、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同时也介绍诗人的生平、交游、创作概况等等,使读者更多的了解其人其诗。
《西北师范古籍整理研究所陇右文献丛书:日损益斋古今体诗校注》是对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甘肃文学家马疏《日损益斋古今体诗》的校注,共分十八卷,总共收诗一千三百余首,内容包括农事诗、题画诗、赠答诗等。《西北师范古籍整理研究所陇右文献丛书:日损益斋古今体诗校注》以咸丰八年(1858)刻本为底本进行了标点、校勘、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