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研究直接资助项目”“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资助项目”。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涪陵区的一道天然石樑,上刻有自唐代以来的文献近两百段,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梁上题刻记录了历目前七十余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对古代相关地区农业生产、长江航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指导,也为今天长江水利、水电、航运及周边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学编》是一部具有国学史价值的儒家理学著作。它在明清学林中颇有影响,以至于书成即得以刊印,刊后“人无不乐传之”,连连续补,累累增订,被收入《四库全书》,广为流传。由乌志鸿编注的《关学编》选取了该版本的《关学编》部分,未包括其所附的《关学续编》,另附增了黄宗羲《明儒学案》中有关冯从吾五种著作的摘抄部分,且予以注释,以彰宣少墟之学。《关学编注释》给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峨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胡世安所著《译峨籁》是现存很早的一部关于峨眉山历史的“山志”类著作。但其纸质书籍的原始刻本已找不到,此前的一个内部印刷的点校本也流通较少,整理质量堪忧。鉴于此,我们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胶卷,重新对该书进行校勘注释,解决了原书存在的篇章脱漏、错简、史实、用典疏误等问题,并参考其他典籍做了较有深度的注解。本书为竖排繁体。
本书以《韩国文集丛刊》第三十一辑影印己酉本《南冥集》为底本,校以其他有代表性的刊本、文集。是集收录曹植诗文及后人所作祭文、挽章等,凡四卷,第四卷为集之补遗。此书的整理出版有助于推动学界对曹植生平、学问及"南冥学派"的研究,对研究韩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伤寒论浅注补正》主要内容包括: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上、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中、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下、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二、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三、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四、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五等。
本书是《芷兰斋书跋初集》的姊妹篇。韦力先生是当今古籍善本的收藏大家,藏品可谓汗牛充栋。本书收其所藏30余部珍贵名家稿钞批校本珍善图书,除揭示版本信息外,更着力介绍名家批校文字,其版本研究出自实践、理论水平亦可与旧之藏家比肩。
本书收有《春秋》三传研究论文15篇,主要涉及《左传》的校勘与疑难词语考释,中古以前文献征引三传研究,以及与三传有关的古书流变研究等几组文章,这些论文原刊于《中华文史论丛》《中国史研究》《汉语史学报》《语言科学》《中国经学》等重要学术期刊报纸,对于《春秋》三传文本以及古书流传研究皆具参考价值。
郑谷是晚唐重要诗人,曾对五代及宋初诗坛发生过很大影响。他与许棠、任涛等九人时相唱和,号“芳林十哲”。他仕途顺利,前期诗大多咏物和表现士大夫的清高闲适;后来历经唐末乱世流离之苦,诗中多悲凉之调。郑谷的诗大多清婉明丽、通俗易晓,其绝句风神绵邈、词意婉约,同时也十分讲究炼字炼句。其《鹧鸪》诗备受赞誉,故有“郑鹧鸪”之称。的“一字师”典故也是由郑谷而来。本书笺注者为唐宋文学研究领域学者,书中收录了郑谷现存的诗作,并加整理,注释详尽,附录资料丰富。
《韦应物集校注(增订本)》以南宋书棚本为底本,校以乾道递修本、元修本、明治字本、四部丛刊本、《全唐诗》等,以宋人诸总集、类书参校。注释以笺疏为主,简明扼要,并辑录大量诗评。书后附有名家序跋、诗评、传记资料、年谱等。是为迄今为止、精的也是的韦应物全集校注本。韦应物是中唐重要诗人,诗风澄淡精致,自然秀丽,兼有陶渊明、二谢之长。名句如“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雨歇林光变,塘绿鸟声幽”、“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都能先择自然山水中能引起人们美感的景色构成意象,具有明丽典雅的色彩美和音乐美。
《困学纪闻》汇集了南宋王应麟读书札记兼考证之文。书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四库全书总目》称赞曰:“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 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能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鄙陋。故能兼收并取,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