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首次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李煦(1655-1729),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隶汉军正白旗。曾与曹寅长期共事,且有葭莩之谊。是清初政治、经济史及《红楼梦》与曹雪芹及其家族研究的重要人物。 "虚白斋"系李煦斋号。《虚白斋尺牍》共收录李煦书启文稿320篇,主要是李煦与亲友及官场人士共140余人的通信,时间从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二月。内容涉及家族琐事、亲族事务、两淮盐务、官场应酬等,所涉人物上到督抚大员,中到司道府县官员,下到幕僚、相士等,可见其交游之广。 此次出版分校释和影印两部分,另附有李煦参与修纂的《姜氏世谱》、《昌邑姜氏族谱》及《李煦射猎图》、《李煦春游晚归图》、《李煦四季行乐图》等珍贵文献、文物,这无疑是建国以来继《李煦奏折》之后,关于李煦及其家族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由我国清代名医唐宗海所撰。唐氏推崇陈念祖,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以为憾,遂对陈书予以补缺正误,并加以发挥。作者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其筚路蓝缕之功具影响。
李煦(1655-1729),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隶汉军正白旗。曾与曹寅长期共事,且有葭莩之谊。是清初政治、经济史及《红楼梦》与曹雪芹及其家族研究的重要人物。 "虚白斋"系李煦斋号。《虚白斋尺牍》共收录李煦书启文稿320篇,主要是李煦与亲友及官场人士共140余人的通信,时间从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二月。内容涉及家族琐事、亲族事务、两淮盐务、官场应酬等,所涉人物上到督抚大员,中到司道府县官员,下到幕僚、相士等,可见其交游之广。 此次出版分校释和影印两部分,另附有李煦参与修纂的《姜氏世谱》、《昌邑姜氏族谱》及《李煦射猎图》、《李煦春游晚归图》、《李煦四季行乐图》等珍贵文献、文物,这无疑是建国以来继《李煦奏折》之后,关于李煦及其家族
《邃雅堂诗集》是清末民初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著名彝族诗人余达父留下的诗歌集子。全书共十四卷,按年编排,共收诗歌六百一十首,是余达父生前亲自校订刊印的本子。作者把个人史、家史、地方史、国史与诗歌融为一体,堪称“黔西北文学史上的杜甫”,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毕节地处偏远,文献无征,易被忽略。该诗集问世以来,印量较少,故流传不广。《邃雅堂诗集校注》中,校注者周敬以余宏模1983年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契默乡访得的铅印残本为底本,以1989年1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雅堂诗集》和2001年远方出版社出版的《余达父诗文集》比照校对,纠正了原本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对诗集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名物典故作了注释,方便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