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郝氏遗书》本校勘的《四部备要》本为底本,以朱墨蓝三笔誊录,过录王念孙、费念慈、王謇三家校勘,并参照正统本《道藏》和万历本王崇庆《山海经释义》,同时批注各本与王念孙校本之异同,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采用三色套印,力求逼真还原作者手迹的真实面貌。
《鬻子》,旧题鬻熊撰,今本《鬻子》简略文辞、古朴文风,偏重治世理政的道法家思想,约战国中后期诸子所作,分上下卷,共十四篇。本书在汇校汇注了前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道藏本《鬻子》进行了校正,增加了新的书证注释,对前人注释不当处做了笺证。
凡例一、本书以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所藏《清世说新语》抽印本为底本。正文四百六十余则,作者原注数百条,共计六万余字。其字里行间,又有夏敬观本人晚年亲笔所作校订、增补、改动三百余处。笔者在整理过程中一并予以保留,且加标点、校勘与注释,力求真实地反映作者这一手批校注本的原貌,并给读者提供一比较完整可靠的新校新注本。二、《清世说新语》原刊于《青鹤》杂志半月刊,题《清世说新语(未刊稿)》,署“新建夏敬观撰”。卷首有陈灨一所撰序文一篇。其次是《清世说新语目录》,自《德行》至《仇隙》共三十六门,一仍《世说新语》类目之旧;然正文自《德行》至《简傲》的二十四门,自《排调》至《仇隙》的十二门则付阙如。盖因其系连载之文,自《青鹤》杂志1932年卷期开始,至1935年第三卷第二十四期结束,陆续连载四十一篇,而后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百年馆庆书系:刘柯集校注(繁体版)》主要内容包括:上崔相公书、再上崔相公书、上座主书、上韦右丞书、与马植书、代荀卿与楚相春申君书、重与陆宾虞书、三传指要序、庐山黄石岩院记、智满律师塔铭、栖霞寺故大德砒律师塔碑、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并序、大唐三藏大遍觉塔铭并序等。
《埤雅》是宋代学者陆佃增补《尔雅》有关草木鸟兽虫鱼及天文等方面内容的著作,共20卷,初名《物性门类》,后改今名。陈振孙评其着“于特性精祥,所援引甚博”。《埤雅》解释名和词常从文字结构、字形、字音入手追溯其原始意义,尔后博引典籍,阐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其释词可与经典传笺相参证。书中多有民俗传说及生活经验之谈,典故趣闻,更常引用,故虽为辞书,却有较强的可读性。限于时代科技水平,援引传闻角说虽间也杂有非科学成分,但白壁微瑕,总体不失为一部经典性的文字、物性研究著作。此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其它传世刻本整理出版,是奉献给读者的部标点排印本《埤雅》。
穆克宏主编的《魏晋南北朝文论全编(远东经典)》内容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时期,这不仅表现在单篇文学论文增多,而且内容也扩大了。曹丕的《典论·论文》提出张扬个性的“文气”说;陆机的《文赋》强调“诗缘情而绮靡”。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论诗论文、探源经籍,钟嵘《诗品》思深而意远,追溯流别、品评风格……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这些光辉成就,表明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本书编者尽量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献著作中的文论资料加以选录,尽可能地全面展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的全貌,为研究古典文论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