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晋唐小楷八种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共计三十开,依次收入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残石本、晋人《曹娥诔》、定武兰亭、海字本《乐毅论》、柳临本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虞世南《破邪论序》、褚遂良《小字阴符经》。
《乐善堂法帖》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书法精华之作的辑汇。此帖为元延祐五年(1318年)十一月顾信摹勒,茅绍之、吴世昌镌刻。此帖遴选赵书皆为佳品,摹刻俱精。 此贴原石在明正德、嘉靖年间出土时已残缺,未见元拓本存世。此本为明代张寰旧藏明拓本,一函两册,册页装,墨芯高二十九·八厘米,宽十六至十八厘米不等。上卷首开为赵孟頫为顾信绘《兰竹图》,下卷帖前有赵孟頫绘《老子像》。辑刻了赵孟頫书《兰亭序》《归去来辞》《乐志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帖,后附宋刻《名贤法帖》之姜白石、卢柳南书九帖。 明拓《乐善堂帖》虽为残帙,但无论是在版本、艺术还是史料价值上,皆可称为传世丛帖中的善拓珍本。此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印章按内容与使用功能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凭信功能的的印章,如官印、私印及斋馆室名,另一类是人们表达祺福愿望以及寄托情怀的印章,这类印章被称为闲章。目前,没有一本吴昌硕闲章的资料书,我们搜集了吴昌硕先生除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地名以及特指吉语印以外的诗词佳句、名言警语、人生哲理等印章。为全面反映吴昌硕篆刻艺术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将吴昌硕早期多以模仿为主,且有少数属怪异入俗一路的印章作品也一并收入本集。从中可以看出他兼收各家之长,不主一体,面貌众多,优劣参半,虽未成熟,但转益多师,眼界逐步开阔,为后来的变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的篆刻创作之路。这也正是任何一位艺术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为了给广大篆刻家、篆刻爱好者在学习和创作中提供更好的借鉴,本书较全面地辑录了吴昌硕篆刻
本书是中国画论著作。分别论述正派、传授、品质、画名、丘壑、笔法、墨法、皴法、着色、点苔、林木、坡石、水口、远山、云烟、风雨、雪景、村寺、得势、自然、气韵、临旧、读书、游览等方面的问题。行文论理浅显易懂,颇便初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