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孔子及其思想影响人类之始,有关真、假孔子的争论就已开始。顾立雅作为地道的西方学者,在这本书中明确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景仰,却又与传统的卫道士心态有本质的不同。顾立雅浓厚的汉学功底和同中国知名学者的密切交往,使得他的孔子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也是本书成为孔子研究领域中的名著,至今还受到海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这是“小老乡”陈明“勾引”出的李泽厚思想读本。完全实录,真实现场,这里有生活中的李泽厚,这里有真性情的李泽厚,这是至情人的赤诚语,无关风月只关情。《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为李泽厚与陈明2001年的对谈录,主要由李本人解读自己的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并谈及哲学、历史、文学等诸多问题,内中颇多新理论观点和对现实文化状态的见解。书中还述及李与学界名人的交往。《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实为李泽厚先生的对话体学术自传。
收集在这本小书中的二十一篇论文,除个别篇章外,都是在六十年代前期和1978年以后近几年内写成的。作者原来着重研究汉魏六朝、隋唐五代的文学史,六十年代起,研究重点转移到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除参加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外,还陆续写了几十篇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论文。其中研讨《文心雕龙》的文章,因有十多篇,已编成《文心雕龙探索》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余的编成本书。中国古代文论的资料非常丰富,问题很多,作者认为自己所认识和论述的仅是一小部分现象和问题,所见也不深,因此取名《中国古代文论管窥》。书中论文质、风骨的两篇,谈得比较简括,《文心雕龙探索》中另有长文详细阐述,请读者参看。
在冷战时代,美国政府和学界的相互联系与支持空前加强,社会科学家以的广度和深度参与了美国的对外政策制定。当美国着手建立一整套针对“欠发达世界”的政策理念和行动方案,兴致勃勃地要对这些经济停滞、政治衰败、文化畸形的“落后民族”施行援助和“发展指导”时,社会科学家更是得到了施展其学术专长的空间。这些“出类拔萃之辈”相信自己把握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能够为新兴民族国家开列出达致“发展”和“现代化”的药方。这是一度统御美国社会科学主流、也在第三世界国家被广泛“消费”的“现代化”理论大行其道的历史背景和知识社会学背景。通过细致深入的历史分析和个案研究,历史学家雷迅马揭示了:,信奉“自由发展主义”的美国主流社会科学家如何影响乃至塑造了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发展”政策;第二,以追求知识的客
竹内实终生沉浸于中国研究,不仅时间漫长而且涉及的范围相当广阔,举凡中国文学、社会、政治等等动态,他都曾密切关注并及时向日本读者介绍。然而,竹内实研究中国毕竟不同于新闻时事报道,他时时追踪、把握着中国前进和变革的脉搏,最终都着眼于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总体特征的探讨和总结,这使他的许多文章所描述的中国既生动鲜活又认识深刻,并未因时过境迁而变成过眼烟云。在竹内实的全部研究成果里,一直贯穿着寻觅和探寻中国思想传统与深层密码的努力,无论其所做的某些归纳是褒还是贬,都反映了一种力求跨越文化隔阂的学术责任感,称得上是竹内实全部中国研究的主要精华所在。竹内实年轻时对中国文化传统奥秘的探究离不开当时的现实与历史背景。他分析过受到各国广泛注意的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其中特别辨析了《矛盾论》一文的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汉画不仅是一部“绣像的历史”,更是一块艺术瑰宝,一朵文化奇葩,一颗光辉世界的璀璨明珠。我国对汉画的研究历史颇久。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研究汉画的学者。时至,已形成一专门学问——汉画学。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课堂上,《汉画学》已取得与《诗经》一样的学科地位。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汉画学也成为了一个学界瞩目的研究焦点。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会在南阳师范学院举办,这是我校的莫大荣幸,也是全国汉画研究界的一件盛事。本着以文会友的精神,本次汉画学会年会组委员会在顾森先生的精心指导下,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出征稿启事,并得到了各地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作者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当中既有大学教授、研究机械的专家,也有各地文博单位的研究者;既有德高望
从历史来看,文化的生成可以说与人类的发展如影随形,人类的进化与文化的演进基本遵循着同一个轨道。人类不断地进行着文化创造,通过“人化”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在文化的孕育下不断成熟起来,经历着“化人”这一历程。 从现实来看,人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文化中,甚至可以说处在文化的包围之中,我们的日常行为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无不体现出文化的意蕴,不同的文化时刻都在影响和生成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 本书提出了当代文化的生成机制这一研究主题,试图突破和以往人们对文化研究的单一思路,而从一个全新的多维视角来追问文化的发生和生成机制,以期从文化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冲突与共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以及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形态等多个方面,来勾勒当代文化生成的多维图景,从而为当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