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老乡”陈明“勾引”出的李泽厚思想读本。完全实录,真实现场,这里有生活中的李泽厚,这里有真性情的李泽厚,这是至情人的赤诚语,无关风月只关情。《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为李泽厚与陈明2001年的对谈录,主要由李本人解读自己的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并谈及哲学、历史、文学等诸多问题,内中颇多新理论观点和对现实文化状态的见解。书中还述及李与学界名人的交往。《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实为李泽厚先生的对话体学术自传。
《文学与文化理论前沿》主要包括如下研究内容——中国文学:对中国城市文学研究的理论反思、中国城市文学研究与时代文化症候、中国城市文学研究与历史记忆、中国城市文学研究的转向:“文学中的城市”、“海派文学”与“京派文学”研究。城市文学与文化:时空流动中的资本与城市发展、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休闲研究、娱乐文化伦理问题。比较文学:后殖民时代比较文学学科定位问题、“世界文学”内涵在当下的重新界定、海外汉学新热点:日本的晚清文学研究、东西文明对话背景下的生态文学批评。公共文化: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国内前、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文化金融新型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多元化、文化产业视野下的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民
在中国,人们一边在大谈特谈遗产保护,一边又肆无忌惮地破坏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遗产的物质存在和物质空间。事实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有正确的行动。因此,当今人们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在推动力,正应该是对文化遗产的活态质素和物性因素的关注和重视,是对未来生态文明样态的构想和计划。本书是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成果。全书共十六章,由专题论文构成,尝试运用打通中西学、会通文史哲和贯通教科文的通化研究方法,以中外古今活态文化和物性思想学术脉络的梳理阐发为基本线索,以文艺文化文本、事象和实践为基本材料,总结和提炼其中的活态文化和物性思想,发挥其中蕴含的文化正能量,旨在建构一种活态文化和物性思想的理论体系,克服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文艺美学中的若干思维盲区。本书之所以命名为“活态文化与物
在通过"中英文化对比"这一课程的开设,使学习者能够比较系统的了解英美国家常见的文化现象及其历史渊源,同时使学习者能够借助英语语言这一载体,对中国本族文化进行挖掘并力争学会用英语进行表达。为使学习者在未来能够顺利完成与英美国家人士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并在日常的英语语言活动中摆脱"听者"的角色,本教材特涵盖了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地理、社会、习俗、传统节日、饮食、颜色含义、文化标志、哲学传统、价值观等主题内容,兼顾了实际交流时多层次的需求,同时通过练习训练培养学习者自主的探索式学习和研究型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