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认真研究和吸取了国内外文化史学家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从当前现实文化语境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予了梳理。借鉴了当代法国“新历史”学派倡导的“三新”(新认识、新角度、新方法)思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将中国文化史的实际与新时代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新的理性阐述。作者在披沙拣金、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理论的创新,并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卓尔不群的观点。作者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以观念的形态出现并渗透于人类生活中。文化史研究要考察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深入辨析文化本体的独特征象,从而得出实质性的规律并引导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作者依据这样全新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能自觉地将宏观整体观照与微观细部辨析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史
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粉丝群体及其文化身份、消费行为等正引起文化研究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粉丝不仅是一个文化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消费群体。可以说,不深入了解粉丝就无法理解当今世界的文化状况。但是,到底什么是粉丝?粉丝的文化消费行为有什么特征?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粉丝及其消费行为的政治意义?中国学术界对这些迫切而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思考还刚刚起步,缺乏可资借鉴的概念和方法。 本书次系统地翻译介绍了西方粉丝文化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粉丝的定义、粉丝的消费特征、粉丝的文化政治等,具有学术前沿性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语言与文化》是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全书共八章,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等等。罗先生以传统小学为功底,运用现代语言学,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全面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拓展了语言研究的新疆界,开启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新思路。 《中国文字与书法》从文字源流、书体沿革、书法述评、书法研究等方面,对历代文字与书法的发展演变及著名碑帖等,结合图片一一叙述,使人能清晰地了解中国文字及书法的历史,附录部分提供历代书法名家小传及重要碑目,是一本学习文字与书法的入门之作。 《文字学常识》是文字学家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
本书以18部影片为例,大致从五个角度来展示影片精读的基本方法读解策略。可以说,它同时也是一条通过读解实践来学习当代电影理论的捷径。一个影片的读解者,不仅应该是一个电影专业欣赏者,而且也应该是一个敢于走出洞穴,直视阳光的社会批判者。
生活德育是整体性、社会性、实践性、真实性、有效性德育,是对知性德育的全面。 知性的“现代德育并没有表现对个人整体生活与内含于整体生活的整体德性的关注”。与此相对照,生活德育不但关注生活的整体性、德性的整体性,还关注德育的整体性,生活德育本身就是一种整体性德育。生活德育所关注的在多个方面。首先,生活德育与整体性的生活血脉相连,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而又回到生活,不是撇开生活“另立门户”割裂的德育。其次,生活德育所培养的德性不是知性的德性,而是由知性之纬、情意之纬等多纬构成的,包含道德内容的德性,这种德性由德行确认并体现在德行之中,是生活中的具体可感的德性。第三,生活德育的整体性还表现在这种德育贯穿在人的所有生活之中,不是像传统德育那样在专门的课程与时间教授道德,而在另外的
本书内容包括:季羡林先生九十寿序、“文化神州丧一身”——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新释、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中西体用资循诱”——陈寅恪的文化态度、“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陈寅恪与《红楼梦》、义宁之学的渊源与宗主、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一瞥、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熊十力和马一浮、冯友兰和“贞元六书”、晚清新学信叙论、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百年红学说索隐、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哈佛的中国学与美国的中国学——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访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本书试图解决一直以来研究界将《新青年》思想加以割裂的问题,第一次将《新青年》11卷刊物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呈现了《新青年》文化思想的全貌。本书材料丰赡,不仅选择《新青年》上的材料,还兼顾《新青年》所处时代中的各种相关文献。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选出与《新青年》上的思想直接相关或者相互呼应的文献。本书既有细节丰富的小发现,也有整体思路的创新,一方面将思想看作一个生成的流,一方面揭示历史中的理念,将还原论和整体论结合。
本书研究的对象就是狭义的茶文化。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的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① 这是因为有关茶叶的种植、采制、加工、利用、研究等方面,早已形成一门成熟的科学,就是茶叶科学,有许多专门的研究机构(如茶叶科学研究所等)和学术团体组织(如“中国茶叶学会”)。在茶叶的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也有一门相当成熟的茶叶贸易学,也有一个学术团体(“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即使是有关古代国家对茶叶生产和经营的管理(即所谓“茶政”)方面的研究,我国的经济史学界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它们都拥有众多的专家
作者的研究方法是把纳西族的小历史放在中华民族的大历史中,把纳西族的小民族文化置于中华民族文化大交流的历史背景之中,从文化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民族的亲缘关系;在探索三皇五帝的过程中逐一识别纳西祖先;在古东夷族和夏商周的代系更迭中追溯纳西族的成长过程。在论述中尽可能地做到了汉文献与纳西东巴古籍的对应论证,史书记载与口传历史的相互结合,考古与田野调查的相互补充。在广泛吸纳国骨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因此,其论据显得比较充分,其结论显得可信。
考察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史可以看到,文学观念的形成和演进,一方面来自于文学内部的传承,另一方面,更受制于思想传统的强大控制力量,尤其在文学观念尚未独立的先秦两汉时期。这是许多重要文论命题的原生时期,文学思想的形成走的是一条没有外来文化影响的原生化道路,这与魏晋以后所呈现的多元并进的发展形态是完全不同的。文学观念最初作为文化思想的庸而发端,历经了由广义到狭义、由素朴到精致、由文学外部到内部、由无意为文到有意为文的发展过程。因为这些文论命题都是适应其时的历史文化情境而生的,因此,对文论思想所依存的历史文化情境的嘹望,就相当重要了,而这个历史语境,就是礼乐传统。
《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是斯拉沃热·齐泽克通过好莱坞电影来分析美国大众文化,进而介绍拉康的学说的一本文化批评著作。书中分析了好菜坞电影的种种“症状”——为什么封信总是能达到预期目的,死亡和升华,为什么自杀是唯成功的艺术,为什么每个行动都是一次重复…齐泽克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融于一炉,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哲学领域。他用黑格尔和康德来说明拉康,同时也用政治和大众文化来证明拉康。《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中,他将拉康的理论深化和发展,并使之驰骋于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国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