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乐文化的相关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虽然古琴是一种乐器,但古琴的研究却不能局限于艺术史与音乐史的范畴,而必将深入到中国古典文学与哲学的诸多层面,方能窥其究竟,探其源流。从文献方面看,古人的琴学专书、文人的诗集文集中存有大量关于古琴的论述,而且这些论述也鲜明地体现了特定时代的音乐观念、礼制观念。 张斌著的《宋代古琴文化考论》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宋代古琴音乐的概况,后详细介绍了古琴制作工艺、琴曲及琴谱的发展情况,纵向分析古琴跟宋朝士大夫文化的发展,并介绍了古琴代表人物、代表流派及代表著作。
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实的基石。继承与弘扬革命文化,既是对革命历史的尊重,也是对革命精神的自信,更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继承与弘扬:新时代革命文化研究》为文化自信研究丛书中的一本,系统梳理了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生成基础、主要构成、功能指向及当代价值,探讨了新时代继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的路径,并对广东省继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的举措进行经验总结。 《继承与弘扬:新时代革命文化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当前深入学习理解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读本。
书稿立足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大背景,撷取秦代至清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徐福、张骞、鸠摩罗什、鉴真、马可.波罗、郑和、利玛窦、严复、辜鸿铭、容闳等十位人物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这些人物的简单生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考察这些历史名人对中外文化交流所做出的
本书是建立在地理分区基础上的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书中首先梳理了中原地区、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的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然后根据不同的传播路线分别对中原地区与青藏高原、中原地区与四川盆地的考古学文化关系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对青藏高原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进入青铜时代以后,中原地区与四川盆地考古学文化的联系更为紧密。
《南昌书院史》以江西南昌地区的书院为研究目标,从历史顺序、地理分布和学术演变等角度对历代南昌书院进行了梳理。全书分别以唐及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结构全篇,每章首节均对所述朝代书院发展情况进行概括,并以图表来展现整体印象;而其他节或以该朝代的代表性书院或以该朝代的重要讲学(学术)活动等为主,结合史料进行详细阐述。书后又辅以三个附录,前两个附录是对南昌书院的形态、规制、教学等方面作横向考察,第三个附录是书院学规的辑录。全书尽力将讲学、结社、学术、诗文等纳入书院发展历史进行考察,意图呈现南昌书院丰富的历史文化面貌。
《南昌书院史》以江西南昌地区的书院为研究目标,从历史顺序、地理分布和学术演变等角度对历代南昌书院进行了梳理。全书分别以唐及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结构全篇,每章首节均对所述朝代书院发展情况进行概括,并以图表来展现整体印象;而其他节或以该朝代的代表性书院或以该朝代的重要讲学(学术)活动等为主,结合史料进行详细阐述。书后又辅以三个录,前两个录是对南昌书院的形态、规制、教学等方面作横向考察,第三个录是书院学规的辑录。全书尽力将讲学、结社、学术、诗文等纳入书院发展历史进行考察,意图呈现南昌书院丰富的历史文化面貌。
明清时期漳州月港兴起,海易繁荣,漳州窑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输出产品。时至,欧洲、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收藏着大量漳州窑珍品,在“海丝”沿途国家的水下考古中也屡有发现。“南澳一号”沉船的发掘,更使漳州窑吸引了世界的眼光。《明清时期漳州窑》一书以150漳州市博物馆馆藏精品;综述了明清时期漳州窑的历史概况、窑业技术、产品外销状况和形态特点,并比较了漳州窑和景德镇窑的异同,对漳州窑的历史地位做了言之成据的认定。
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历史学家。历任武汉、清华、南开历史系教授。编著有《中国通史》《西洋通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世界上古史交流讲义》等。《西洋文化史纲要》共五编,扼要介绍了西洋文化的历史,包括西洋文化酝酿时期——黑暗时代、西洋文化期封建时代、西洋文化第二期——旧制度时代、西洋文化第三期——欧美时代,并初步探讨了黑暗时代之政治与社会、封建时代之政治与社会、资本主义之兴起与新教之伦理观等方面的问题。《西洋文化史纲要》虽是作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讲课提纲,无论就其整体结构言,还是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述上,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