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从这六本书不同主体内容的阐述和介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运河文化,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多彩的。不能说包含所有,但可以说是大致包容。而且全书穿插了大量图片,其中一些历史图片更是弥足珍贵,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古人说读史可以资政,可以育人。我希望《运河文化》能在给我们以视野开拓的同时,更给予思维与思想的启迪。面对积淀丰厚又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我们要在学习、传承中汲取营养,在创新、思考中砥砺锋芒,在执行、实践中提升境界,在推动余杭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 品质之城,美丽之洲 的宏图大业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门墩在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中,受到墓葬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思想、宫廷建筑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包含多元素、多种文化构成的建筑符号。随着历史的发展,门墩除了具有建筑功能、装饰作用、等级象征,还因雕刻图案精美、内涵丰富,而逐渐成为一种精美的民间雕刻艺术品。北京门墩大多数在“ 文革” 时被拆除、破坏或下落不明,65% 的门墩已经消失,史料难以搜集,此书正是作者跟时间赛跑,拍摄、研究北京门墩十年后的作品。
庙会,这种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融合多种民俗风情的社会现象贯穿于传统农耕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通过上庙的礼仪,人们抒发内心的祈望。 《上庙的日子:寻访山西古庙会》为纪实摄影画册,作者历史十余年精选了山西具有代表性的百余种庙会,近千张照片,深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