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岛海南》是20世纪初基督教长老会海南差会为西方人以及新来传教士编写的介绍海南岛基本情况的读物,系统地介绍了当时海南岛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及教会历史。全书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内容包括海南岛概况和教会发展史及现状二大部分,部分重点概述了海南岛的地理、动植物、黎苗族及汉族、交通工具、贸易及行业,内容深刻具体,真实可靠,都是传教士的亲身经历,与海南岛生活密切相关,对于今天依然具有认识价值;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当时海南基督教的发展情况及相关社会现状,包含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涉及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可以与其他资料相印证,对于我们今日之相关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附录部分简述了在海南岛去世的三位传教士的生平、海南岛基督教大事年表,传教士名录及教会统计资料;此外还收录了一份有关当时
在经历了旧石器时代的筚路蓝缕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风风雨雨后,在余杭首次发现的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化”,被誉为世界东方文明的璀璨明珠;余杭县于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的始设和处于长江三角洲圆心地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余杭各地俯拾皆是的文明亮片,使余杭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数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不断演绎着余杭发展的辉煌历史,同时也孕育了一批以沈括、章太炎为代表的历史名人,还吸引了众多的雅士名流,留下了许多歌颂余杭的佳作名篇,形成了余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梅岭草木 本书详细记述并描绘了梅岭这座江西南昌的名山的秀丽风光,多样植物,知识性强。全稿精选并收录了近200篇描述梅岭草木的散文,详细记述了梅岭的一草一木。共分为木本、草本、藤本三卷,章节安排合理有序,内容丰富。 梅岭动物 《梅岭动物》是《陟彼梅岭》系列丛书的第四册,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梅岭山区丰富的动物种类和与动物相关的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本书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文采斐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梅岭动物的宝贵资料,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梅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书中涵盖了飞禽、走兽、虫鱼三大类动物,并对每一种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外观特征、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方式等,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民间故事,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本书不仅记录了梅岭山区的动物种类,还探讨了动物与人类
本书撷取百年来上海工业发展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成就,以100余个故事、500余幅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加快恢复经济支援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筚路蓝缕、发奋图强的壮美画卷;讴歌了上海工人阶级信念坚定、胸怀全局、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伟大品格,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份生动教材。
对河北省境内古中山国文物的研究,揭示古中山国的文化。 中山国文物的发现曾轰动了考古界和艺术界。编著者力求以大量珍贵文物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以比较与研究的科学方法,对中山国的由来与发展、时代与文化及其文明之遗踪,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剖析,同时介绍了大量文物知识,诸如铜器、玉器、陶器以及金、银器的发生、发展和文化特色等。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山国这个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白狄族建立的诸侯小国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它所蕴藏的文化艺术等。
本书在大量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从草原生态文化内涵和历史演进,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文化、蒙古高原草原生态文化、新疆草原生态文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生态文化,草原生态文化哲学观与审美观,草原生态文化与丝绸之路,草原生态文化与草原治理体系建设,草原生态文化时代价值与创新发展等几个方面,从物质、精神、行为、制度四个层面,深入挖掘蕴含在不同地域草原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与社会活动、生态美学与艺术审美创作、宗教信仰与草原保护民约禁忌、草原经营管理和制度建设的历史贡献,透视草原生态文化 天人合一 的生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的内容,拓展中国生态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本书是同名展览配套的学术著作,展览由湖南省文物局、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旅广电局、中共龙山县委县政府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简牍博物馆、龙山里耶秦简博物馆等文博机构联合承办。展览通过展示湖南地区出土的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重要简牍,结合与其相关的同时期重要文物,合计214件套,以呈现湖南历史的 大史记 :从秦汉到孙吴,从酉水流域的湘西龙山到湘江中下游流域的长沙,在简牍文化构建的时空里解读湖南大地的历史进程密码,再现 信史 记载的大秦、两汉、三国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沧桑岁月。
绍兴,一座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小城,不仅有巍巍稽山,清清鉴湖,更有如过江之鲫的名人,他们在谱写绍兴甚至中国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前承后继,熠熠闪光。本丛书系统介绍了绍兴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分为《
藏族族源〔西羌说〕的缘起及其不成立性从旧石期晚期文化遗有看黄河流域人群向川西高原的迁徙关于金城公主入藏及出嫁对象等相关史实的考订西藏文明的东向发展。
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地域论述了滇云文化。内容包括:滇云文化释名、地域范围、文化内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对滇云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缕析,揭示了滇云文化在构筑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传统特征,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本书是介绍云南文化的,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先讨论“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实在是五光十色,以至有学者说,有多少人研究文化就有多少种“文化”的定义。我们不想在此就“文化”定义饶舌,因为这套丛书的总主编已就“文化”定义作了正确的论述。本书基本是按照总主编的“文化”定义来论述云南文化的。读者不必在定义上纠缠,可从本书的论述中了解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学术研究十分重视“定义”,“正名”更是中国学地得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