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在参观了拉斯科洞窟后,巴塔耶随即决定为它写下这本书,且在次年完成。在本书中,巴塔耶对洞窟进行了细致、精彩的导览,图文并茂,引人神往。在借鉴布勒伊神甫等专家的观点时,巴塔耶也融入了自己的诸多概念,比如禁忌、僭越。通过此书,我们既能全面领略拉斯科洞窟的艺术之美,也可深刻触及巴塔耶在人类学等领域的独特探索。 中译本特别附录四篇相关文章,帮助读者更进一步理解作为艺术诞生之标志的拉斯科奇迹。
城市是由各式空间与建筑片断构成的整体,文学家对城市的书写掺杂着个体的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1980年代以来城市叙事中的建筑书写》以建筑书写为焦点,结合空间叙事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构形的权力关系对1980年代以来的城市叙事进行全面考察,探绎建筑与城市景观、空间、符号、身份在文学层面的互动关联,从而勾勒出一套有别于以往的“文学城市”地图。
本书阐述了列宁主义的文化观,列宁文化观形成和发展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是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诸多重大问题、尤其是文化建设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建树,彰显了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实践的自觉意识,是列宁主义思想体系中宝贵的、有待进一步梳理和整合的思想资源。列宁文化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文学中极富魅力的一类读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武侠小说毁誉相随,然而,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风格、题材、立意及专门用语,演出了一幕幕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话剧”;它彰显了人间的公平正义,标榜了“替天行道”的情怀,强调了扶危济困的精神;它创造了虚实相生的武功、曲折离奇的情节,诉说了江湖侠士、英雄儿女们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武侠小说史话》一书,就中国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文学本源、形成、发展、流变以及各个时期不同的作品风格、特色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提出了看法与分析。作者从中国远古神话谈起,直至2010年,其间涉及的大量武侠小说的作者和作品资料,都是首次发现。
《李方膺:“扬州八怪”中的南通人/江海文化丛书》是一本传记,以叙述为主,间出考证、分析和议论,也间出描写,但以尊重历史史实为原则,力求比较准确而真实地挖掘出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李方膺:“扬州八怪”中的南通人/江海文化丛书》的写作借鉴了部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又有不少地方不同于前人。主要参考了今人编写的《李方膺年谱》《年表》,重点依据各种古籍对李方膺生平的原始记载和李方膺本人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对于书中主人公李方膺的生平经历、个人思想、艺术追求,我除了未敢隐匿自己的看法之外,同时也对有关历史事件以至人物生活细节作了多处考索和探讨,这对于研究李方膺也许有一点新意。
《日落黑城:大漠文明搜寻手记/草原文化寻踪丛书》是系统解说黑水城的著作。先生将艰深难懂的专业学术术语变成大众可以理解的文字,集学术性、通俗性于一体,体现了著者较深的研究功底。
作者从空间理论出发,提出“异域形象即空间化想象”的观点,以较为新颖的视角建构了空间、媒介与形象的关系,进而从自我与他者、本土异域、民族性与全球化的角度构筑了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事实案例,对中国如何以更好的方式进行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船山思想与湖湘文化研究论集》精选了作者彭大成近三十多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船山思想研究的论文15篇,有关湖湘文化研究的论文21篇及书评2篇,录有关中国历史与哲学研究的论文11篇,共约60万字。研究内容涉及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人物涉及了中国从古至今的胡宏,张拭、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刘长佑、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杨毓麟、杨昌济、孙中山、毛泽东等著名历史人物。视野十分广阔,篇篇都有新见,其中多篇具有发前人所未发的首创意义。
《悦读丛书:浙江女性藏书》分为“浙江女性藏书的历史轨迹”“浙江历代女性藏书之名家”“浙江藏书活动的幕后女性”“浙江藏书女性的文化成就”和“浙江藏书女性传略”五个部分,其中对史料的种种梳理,对史实的种种复述,已足以让多达数十位的浙江女藏书家和藏书女性流芳后世了。
《中华文化与产业系列·文化资源与产业文库: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主要考察女书及女书文化当下的生存与传承状态,审视它的生存生态、传承现状,观照它当下面临的传承危机与困境,思考它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同时对女书及女书文化如何实现产业化转换作一个宏观思考,即在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如何进行符号开发;分析如何在符号经济时代实现女书文化的基因创新和母题重组,提高它在主流文化价值观中的文化增值;探讨女书文化及其产业在“两型”社会的构建中如何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可操作的路径。在此基础之上,《中华文化与产业系列·文化资源与产业文库: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对女书及女书文化的传承危机作深入分析,对政府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及其成效作理性的量化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对即将要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