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名与相知 ,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 定名 针对 物 而言; 相知 ,则须出入于 物 与 诗 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本书十一篇文章均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或花结绶带,或家居用器 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 繁华 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本书聚焦16世纪王九思、康海和李开先三位文官在远离官僚与政治舞台之后的退隐生涯,探求他们在悖理于当时文人士大夫正式写作文风的文艺创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作 曲 这一边缘文类(包括剧曲和散曲)以寻求安慰和满足的具体情况。尽管是从这三位主要曲家入手讨论,然而他们并不以茕茕孑立、迁客骚人的姿态来独力构建自己的曲创作世界,在文学史上鲜有提及的其他许多文人也参与了他们的曲作唱和活动,因此,探索这三位曲家领袖各自的曲创作的 圈子 也正是本书揭示围绕这些文人所浮现出的曲创作的陕西和山东两大地域中心的过程,进而展现十六世纪中国北方的地方创作群的全景。本书借助 文学场域 的理论,将 曲家圈子 作为散曲和剧曲研究的基本主体,可以很好地让我们了解曲在文人之间是如何创作、传播以及使用的,而这在研究单个作家
本书为著名学者薛林荣继《鲁迅草木谱》和《鲁迅的饭局》之后的又一部 微观鲁迅 随笔专著。鲁迅堪称中国现代书刊装帧设计的先驱,他缔造了现代文学醒目的一批 门面 ,今天看来 不但依旧生猛、强烈、好看、耐看,而且毫不过时 。《鲁迅的封面》通过梳理82个鲁迅著译初版本封面,阐释了鲁迅对 新的形 新的色 的倡导,以及对 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 的坚守,探究了鲁迅的出版思想,也对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现代性进程进行了回望。同时,对民国时期文化事件亦多有涉及。全书图文并茂,将为读者呈现直观的阅读体验。
位处浙江西南部的松阳,因为种种历史机缘,保存了丰富的村落建筑以及乡土传统文化、生活习俗,这在江南甚至全国也可以说是少有的。正是从松阳的文化价值判断出发,在松阳县政府的支持与委托下,汉声团队历时两年,17次深入松阳,深入田野考察,翻遍松阳历史典籍,拜访当地学者文人,访谈干部群众,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对松阳民间传统文化、地方风物进行了系统梳理,分为 开天辟地 图像篇 历史篇 岁时风俗 聚落建筑 手工技艺 论述访谈 等篇章对松阳的文化进行集中呈现,系统全面地挖掘了松阳活态的文化遗产,展现了松阳百姓朴实无华的精神意蕴,描绘了松阳着力打造升级版农耕文明的探索实践。这是一本新颖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意义上的田野考察报告,图文并茂,有专业记者拍摄的大量图片,又有记录风俗文化的详细文字,直观、喜读又发人
君子即 大人 ,论君子即是论 大人 ,论君子之人格即是论 大人 之人格。中国文化以君子为追求,实即以 大人 为追求。 大人 就是不耽误、不虚掷那一点天生 智慧 与 灵明 的人,简言之,就是 长着脑袋想问题 的人,若是耽误了、虚掷了, 长着脑袋等于不长 ,那就是 小人 。作者对中国文化中的 大人 思想作了全面的剖析和评价。书中引用大量文献和资料对 大人 君子 等这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理想人格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释。
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辩者,其主要代表是惠施、公孙龙,汉代学者称之为名家。名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提出了一些违反常识或与常识不同的命题。这些命题之中,有些包含深刻的辩证观点,有些则属于诡辩。这些学说,由于违离常识,当时受到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排斥,秦汉以后,名家学说趋于沉寂;魏晋时代,曾一度受人注意;唐宋以后,仅仅作为一些奇谈怪论的材料保存下来,到了近代,才又受到学者的重视。五四以来,一些哲学史家对于先秦名家思想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还有些问题值得更进一步的探讨。许抗生同志留心钻研名家学说,历有年数,近写成《先秦名家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于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的学说,进行比较细密的剖析;对于儒、墨、道、法、阴阳诸家与名家
鼓浪屿是一个著名侨乡,人杰地灵。鼓浪屿的华侨功高德劭,令人敬佩。他们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不懈奋斗,勇于献身。从辛亥革命开始,鼓浪屿华侨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站在斗争的前列。在鼓浪屿这个小岛上,策划过福建的辛亥起义,诞生过“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筹备成立过孙中山先生创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推动着福建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我的父亲庄希泉、母亲余佩皋当年就参加并担任国共合作的省党部执行委员,与众多鼓浪屿华侨先辈们共同英勇奋斗。庄希泉还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于1925年和1934年两次被日帝逮捕,关押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地下监狱,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爱国抗日的仁人志士也曾被关押在此。许多鼓浪屿出去的华侨及其子女,都义无反顾地
汕头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历史上汕头人在海上丝绸之路航行中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它包括汕头海上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也包括汕头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它体现为汕头海洋文化、汕头华侨文化、汕头商贸文化、汕头港口文化等,以红头船文化为代表。汕头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有其产生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也有其产生发展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汕头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现了开放、兼容、冒险、互动、祖根意识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充满着冒险拼搏、开拓进取、同舟共济、诚实守信、爱国爱乡的汕头人精神,具有明显的历史研究价值、社会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教育价值。
一部武林史,便是一整个不断发展的武林; 一部拳种史,便是一段段江湖传奇。上杭的女子一枚拳属于南少林拳,为少林五老之一的五枚师太所创,是中华武术的一支奇葩。研究和传承五枚武术,对传承传统文化、完善体育教学、丰富业余生活等均有重要意义。
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全新力作!中国四哲经典系列新书,系列重磅作品之《傅佩荣讲老子》。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者,建构了完整的道家体系。他以“道”代替“天”,以“人”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具有革命性。“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是“究竟真实”,主张从道来看万物,亦即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 《傅佩荣讲老子》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老子的政治愿望与人生价值。学习道家,让我们成为自己生命的统治者,人生就能得到很大的转机。
《石韫玉年谱》清代学者石韫玉生活在清乾隆中期至道光中期,一生著述宏富,尤以经史见长,但对其生平研究十分缺乏,作者通过对石氏著述的研究,并参考同时代人的记录,为学术界提供一部资料翔实、考证严谨的石氏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