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稗疏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主要内容包括:春秋稗疏·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经过两干多年的探讨,目前已取得空前的研究成果。因为19世纪末在“殷墟”出土商代后半期的甲骨文以及20世纪初期以发掘“殷墟”为标志的中国考古学诞生后,发掘和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给研究工作提供了实地、实物证据。夏、商、周(西周共和元年前)三代史年代的研究历来有异说,20世纪90年代由国家组织实施了一项《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对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前的夏、商、西周的断代提出一个基准的意见。经过部分先秦史、古文字、考古、天文学史等二百余位学者的共同努力,在2000年公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将夏王朝定为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将商王朝定为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将周武王伐商纣定在公元前1046年,既周灭商之年,也是周王朝建立之年。此前对周武王伐纣王灭商
本书为部关于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通史。全书分15章。章系绪论,第二章谈赵国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三至八章分阶段叙述赵国的远祖、建立、发展和衰亡,第九至十五章分专题考察赵国的经济、军事、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各类代表人物。在系统、全面展现赵国历史的同时,揭示了先秦时代中原华夏和北方戎狄的冲突与融合。书前刊载历史地图2幅、有关考古遗址、文物照片20余张,书末附《赵国大事年表》等。李学勤为该书作序。这部书规模宏大,充分利用了文献及考古材料,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线索和问题,确实是先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贡献。可以说,一部赵国史集中反映着中原迤北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具有的借鉴性、收藏性。
《春秋稗疏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主要内容包括:春秋稗疏·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本书是作者1929年至1930年在燕京大学开设“中国上古史”课的讲义。作者旁征博引,详细而严密地考证先秦两汉典籍中的三皇五帝等古史传说的发生背景及演变过程,推翻了其中许多传说的史实地位,恢复其传说地位,澄清了古史系统中糅杂的许多非历史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独到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理论及古史系统,对上古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版本采用中华书局2002年版。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新一期的集刊,为新八辑。全书共收论文44篇,内容涉及甲骨拓本的介绍、甲骨文与殷商史的研究、商代礼制的探讨、具体字词的考释、甲骨书法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