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遗址2000~2003年问七次发掘的资料。楠木园遗址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汉至六朝时期、唐宋明清等时期的遗存。楠木园文化遗存的发现及多学科结合所做的研究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本书可供考古、历史、环境等专业工作者及大、中专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以山东临沂吴白庄汉代墓为主题,结合其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对其结构、墓葬所藏文物、学术研究价值等进行了介绍。
《中国陵墓雕塑全集4:两晋南北朝》选录两晋南北朝陵墓雕塑代表作品二百五十六件(组),彩色图版三百帧,分墓表石雕、石墓门及石葬具雕刻、墓内俑像二大类,其中有相当部分为考古新发现,在此首次发表。彩色图版前冠本卷编着者专论两篇,后附图版说明,旨在体现这一时期陵墓雕塑艺术的基本状况。 两晋南北朝陵墓雕塑艺术,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既保持本土文化特征,又汲取外来文化因素。历汉末三国薄葬之风后,两晋某些贵族官宦墓前开始列置神道石雕。及至南北朝,帝王陵墓设置神道石雕已成常制。南京附近现存二十余处南朝帝王公卿陵墓神道石雕,构成南北朝陵墓石雕的主体。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历年发现的北朝帝王公卿陵墓神道石雕的种类配置和造型风格与南朝不尽相同。北朝墓葬出土的石墓门和石棺椁、石棺床或行榻等葬具上的
青铜器是重要的一类文物,在各级博物馆藏品中不仅数量大而且多为珍贵文物,既得学者青睐,也受观众喜爱。这些古老的青铜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收藏、研究青铜器自宋代金石学以来形成了悠久的文化统。 青铜器藏品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传世品,但主要是出土文物,其中以墓葬随葬品为多,另外窖藏以及其他文化堆积中也有出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征集方式获得青铜器较多,包括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发现出土的文物,有的是直接上缴文物部门,有的是由文物商店或文博部门向社会征集,还有部分青铜器来源于文物部门抢救性考古发掘。1980年以后,青铜器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这一时期出土数量大增,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些发现和研究促进了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当前,青铜